
近年來,改名為元的臉書等科技公司紛紛布局元宇宙、NFT 等新興概念市場,以求獲得標準制定的主導權。
NFT不僅可作為元宇宙中的身份象征,它還是確保元宇宙DeFi體系得以運行的通證。以在steam上線內測的PUGG為例,PUGG作為元宇宙入口平臺,對NFT有著豐富的嘗試與創新——不光打造獨一無二的NFT身份卡牌,還基于Layer2跨鏈技術實現NFT的可視化交易。玩家在游戲中不僅能將可視化的NFT作為資產在社交中展示出去,還可與朋友去往游戲中的NFT商場,一鍵買賣鏈上的NFT商品,進一步提高NFT的流通性。
面對環境惡化、資源短缺、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等問題,人們希望元宇宙能推動社會關系形態演進并建立真正的“地球村”,也希望 NFT 可以為普通民眾提供分享數字創意紅利的新機遇。
但是,在發生風險時也可能同頻共振甚至一損俱損。
NFT 本質仍是虛擬貨幣,作為元宇宙的重要組成概念,其與元宇宙的經濟體系高度掛鉤。一旦 NFT 發展失序,將直接對元宇宙這個“下一代互聯網”的構建造成沖擊。
同時,元宇宙概念也對 NFT 市場的安全穩定有極大影響。例如,借助元宇宙熱度, NFT 市場涌現了大量的“虛擬地塊”,而“虛擬房市” 一度繁榮,當元宇宙概念波動,NFT 地產價格亦呈現指數式增長與斷崖式下跌,為虛擬經濟的有序發展增加了諸多不可控因素,甚至引發較為嚴重的社會影響。
總體而言,當前 NFT 的市場熱度較高,配套“降溫”與管控機制較少,并發風險與問題同樣存在。從國家安全角度看,這種發展與安全間的錯位可能帶來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層面的挑戰。
主要談談政治層面內外差異大帶來的博弈新戰場:
一是發展路徑內外有別。我國對 NFT 相關產業的發展思路是統籌“安全”與“發展”,注重“規” 與“制”,基于聯盟鏈發展,且更注重與實體經濟結合,避免了過度的脫實向虛,在虛擬支付上的考慮更佳求穩致遠。
國外的 NFT 發展則以公鏈為底層網絡,市場自由度較高,產品種類發展過于超前多元,市場規模增速過快,投機情況也更加嚴重。這種截然不同道路之爭屆時將呈現不同的發展效果, 也可能引發新一輪政治論戰。
二是意識形態色彩突出。NFT 具有較強的文化屬性與意識形態色彩,可能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所謂“民主國家”對我國展開反宣行動特別是顏色革命的新疆域、新戰場。
三是霸權威脅長期復雜。NFT 兼具數據、經濟、文化等多重屬性,也必然會在全球競爭格局中帶來多重的霸權威脅。
一些國家的現有技術水平、國內市場、用戶群體、數字生態、產業鏈和創新環境較為適宜NFT 的發展,而另一些國家可能由于主觀因素或客觀限制,NFT 的發展相對滯后。
屆時,掌握 NFT 核心市場、主要用戶、頭部企業以及更多數據的國家或地區,將在規則標準的制定與管轄管制上有更大的發言權,而其他國家將面臨歧視性門檻與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