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 文 共 6600字,閱 讀 約 需 30分 鐘 -
已經退潮的DeFi熱潮為開放金融帶來大量熱錢,投資者正急著為這些錢尋找下一個加密投資標的,有人預言NFT是下一個投資熱潮;
作為散戶投資者,我們無法評價這樣的判斷,但至少在投資之前要弄明白NFT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能的用途。畢竟看懂再買,是一名價值投資人的基本素養。
為此,此篇文章將針對NFT的應用圖景進行一次的整體性介紹雖說是整體的視角,但必須指出,一篇文章無法覆蓋所有用例,更何況熱愛折騰的加密開發者們創意不斷,每天都有新的玩意兒誕生。但好消息是,該文在手,NFT生態全懂。
NFT是什么?
在解釋NFT是什么之前,先來看看Fungible Token是什么。
原本只有少數人看到NFT的商機,但在幾樁指標性交易案的推波助瀾下,NFT成了居高不下的熱詞。
Fungible意即同質化。同質化的意思是,一個代幣和另一個代幣沒有不同,每一個都擁有相等面值,因此互相之間可以互換,類似于我們通常使用的貨幣,相等面值的可以互換,也可以用來購買其商品。比如,一張5元的鈔票可以購買一個熱狗;
2021年3月,英國佳士得拍賣(Christie's)以6900萬美元售出一項數位藝術品后,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s」)突然從低調的角落躍上主流版面。
佳士得售出的其實是一枚NFT。NFT是一種加密貨幣,可以證明買家確實擁有與特定數位藝術品、音樂或其他作品相連結的無形標記(intangible marker)。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名作《形象的背叛》明明畫的就是煙斗,卻寫上「這不是一根煙斗」的字樣,NFT就像那幅畫一樣,也不等同于它所代表的作品。
近來,推特文、灌籃影片,甚至網際網路的原始碼都以NFT的形式出售。DappRadar的數據顯示,6到9月間,NFT交易額將近110億美元,是前四個月的8倍。
大部分加密貨幣都屬于同質化代幣,比如我們熟知的比特幣和以太幣。雖然它們的價格時而會有波動,但是同質化代幣由于每一個面值相等,因此可作為一般等價物用于交易,具有較高水平的流動性。NFT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是Fungible的相反,譯為非同質化代幣,意味著每一枚都是不可替代的,獨一無二的。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NFT,這意味著不能一對一兌換,交易起來也非常困難,因為要對各自進行價值評估。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是,代表藝術品的NFT不能用于交換,比如盧浮宮中陳列的Mona Lisa畫像和兒童隨手涂鴉作品用來互換肯定行不通,因為兩者價值天壤之別。在技術上,NFT的實現是在智能合約中嵌入一種可進行身份識別的信息,從而讓每個NFT都有一個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D。這種獨一無二的屬性讓NFT天然不適合用于交易,但可成為紀錄和存儲包括藝術品、游戲和收藏品等數字產品所有權的理想選擇。
知識產權代幣化;NFT的最大用途之一是將其用于知識產權,比如圖片、視頻、博客、音樂、藝術品這樣的數字內容作品。
這意味著,當一件數字產品以NFT形式存在時,你必須花錢購買。這或許有點違反人的常識,進而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明明直接在流媒體上聽個音樂就好了,為什么還要花錢購買一個NFT呢?比如,我明明可以谷歌一下,下載高清圖,然后設置為電腦屏保,一分錢不花,為什么我還要花3萬美金購買一幅NFT藝術品呢?」可以說,以上疑問是對NFT最大的誤解。因為一個圖片NFT并不等同于圖片,而是該圖片的權限。因此,當我以NFT的形式購買某件知識產品時,購買的是擁有這件作品的某項特定權益,比如當你購買某個音樂NFT,購買的其實是從一張7位數銷量專輯上獲得版稅的權益。在知識產品的應用上,NFT本質上是一種內容權限。內容權限包括以下幾項基本權利:擁有和保留權、出售和出借權、特許使用權和重復使用權。NFT獨一無二的屬性決定了NFT代表的資產是稀缺的,因此可承載獨特的價值,且不可被篡改、復制或替換。這樣的特性非常適合將NFT應用于數字內容產品上,即創作者可將一件作品多種不同權益分割成多個NFT,然后出售。如若這種許可授權如若廣泛應用,將會顛覆數字化創意經濟。
NFT在藝術品行業的應用
說起NFT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應用,首當其沖的當然是藝術品行業。
迄今為止,大部分加密項目不過是人類行為在加密版本中的復現,從市場、交易、借貸到投機,藝術品行業當然也不例外。在數百年前就已經形成的傳統藝術品市場,有比較完善的產業鏈,藝術資產金融化的應用和探索有較好的實踐基礎,這讓以加密金融形式介入傳統藝術市場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今年開始興起的DeFi挖礦熱,為開放金融帶來大量熱錢,投資者需要將這些DeFi收益投資新的標的,進而讓NFT市場升溫。根據DappRadar發布的NFT市場報告,9月份,NFT市場交易量激增1127%,突破700萬美元,其中,NFT數字收藏和交易平臺Rarible的交易量占比高達81%(約550萬美元)。NFT市場Rarible之所以能如此火爆,在于7月份啟動的NFT流動性機制,通過「市集流動性挖礦」(Marketplace Liquidity Mining)機制將總供應量的60%的治理代幣RARI分發給用戶,只要是有NFT代幣購買和出售行為都可基于每周獲得相同份額的治理代幣RARI,也就是說,礦工每周將根據用戶在Rarible市場上的購買量和銷售量獲得RARI代幣。此外,Rarible還通過空投的方式將代幣總供應量的10%分發給所有NFT持有人,該方式不限購買平臺。這樣激進的激勵行為,雖然讓Rarible的數據非常好看,但該平臺上發生的清洗交易已成為一個問題,雖然Rarible后來通過引入平臺費機制希望以此消除清洗交易行為,然而這可能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誠然,在「人人都是藝術家」這樣的陳詞濫調下涌現出許多粗制濫造的NFT作品,以及存在交易清洗和投機等一系列問題,但撥開魚龍混雜的迷霧,仍然清晰可見一系列有趣的NFT項目,通過解讀這些案例,我們可以一瞥NFT的特性、潛質和可用性。
一件作品:Right Place–Right Time
NFT藝術品「Right Place–Right Time」來自藝術家Matt Kane,這是一件以比特幣為主題的動態作品,作者在其中植入了BTC喂價算法,該NFT會根據每隔12小時更新一次的BTC價格而變化,也就是說作品的圖案會基于比特幣價格波動性而變化。
此外,每一次BTC價格突破關鍵節點(比如當BTC價格突破2萬美元),該NFT會自動鑄造新的NFT并出售,限量為210枚,購買者有資格申領一個對應的NFT印刷版實物。可以說,這些作品是以NFT卡牌的方式記錄BTC價格歷史,具有一定收藏價值。
這件作品在Async Art平臺上已被TokenAngels以近1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不過,此次出售僅為21%的收益權,即每一次新生成和銷售NFT所得收入的21%會歸TokenAngels,剩余部分則由原作者Matt Kane保留。也就是說,NFT作為一種自定義比例的收入權益憑證被出售,讓原作者保留部分的經濟收入權益,同時,創作者還享有對作品微調的權利,即使出售作品后藝術家也有權對作品進行修改。
NFT藝術品市場SuperRare
SuperRare成立于2017年,是一個可收藏和交易數字藝術品的NFT藝術市場;
平臺上的每一件藝術品都基于托管其上的圖片代幣化,然后陳列在創作者個人資料中。該平臺支持藝術品門類廣泛,除了常規作品,還包括編程藝術和動態藝術作品。藝術家進駐具有一定門檻,需申請通過后才能加入,加入篩選機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過濾作品的質量。
進駐該平臺的藝術家首次銷售作品可獲得收入的85%,剩馀的15%收益作為傭金為平臺所有。此外,SuperRare為藝術家永久保留10%的作品收入,也就是說,即使藝術家已經出售了作品,仍可永久從每次二級市場中銷售中獲得10%的被動收入,類似于版稅。
這是一個對藝術家十分友好的功能,也吸引大量藝術家進駐。因為傳統藝術品收藏上,一旦藝術品被出售,就再也無法從自己早期作品中獲利了。
NFT藝術品市場落地的瓶頸
這不過,在實際運用中,NFT在藝術品行業的落地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流動性難題首先,NFT非同質化代表的稀缺性適用于體現獨特價值的一系列應用中,但也正是由于其獨特性,導致難以評價價值,這讓NFT藝術品的自由交易難以實現,并產生流動性問題,事實上,流動性問題被認為是NFT有待解決最為迫切的問題之一。為此,出現了一系列新穎的NFT流動性解決方案,比如碎片化解決方案NIFTEX、NFT挖礦方案如Whale和Rarible。其中,自助式NFT流動性解決方案NIFTEX允許用戶將一個NFT拆分成數個ERC20格式的碎片化代幣,這些代幣可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和互換,從而為獨一無二的NFT解鎖流動性。
這可讓普通人積極參與加密數字藝術品投資,而如果想要擁有一件完整的NFT藝術品,則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在NIFTEX中以買斷條款的邏輯實現,比如,如果有人想呈現一個完整的NFT,則可通過報價來買斷100%的碎片代幣,一旦該報價被所有持有者接受,則可確保收回剩馀的碎片代幣將該枚NFT復原。但是,如果該報價不被接受,報價者擁有的碎片代幣則可以該報價被其他人以買走。
對于一個加密生態系統來說,最為重要的是其代幣機制可以促進社區有機增長,就NIFTEX而言,NFT創作者是整個社區的核心,因此,只有圍繞這個核心角色衍生出一套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持續維持一個繁榮的NFT市場,促進更多優秀的NFT作品的產生,讓社區長期煥發活力。 NIFTEX推出了一個對社區中核心角色「藝術家」友好的版稅預留功能,即碎片化代幣處理完成后,系統會為創作者自動保留供應總量5%的碎片代幣,這意味著,就算創作者不再擁有自己創作的NFT作品,也可通過碎片代幣的二級市場交易獲益。二級市場中碎片代幣的交易量越大,代幣價格就越高,此時創作者就可通過出售這5%的預留碎片代幣捕獲上行溢價。市場層面上,基于NIFTEX拆分后的NFT,每一次在支持版稅分成的市場上被轉手出售,其中一部分收益都將分給創作者。這意味著,如果某件NFT作品在市場中廣受歡迎,那么其作者可以有效捕捉其上行價值,激勵更多創作者加入該平臺。行業早期,基礎設施不足加密藝術處于早期階段,有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認為,在傳統藝術品行業中,有一個完整的生態,像畫廊、拍賣行、藝術品經紀人,還有專門的藝術評論家、學院派的藝術研究者、藝術批評家,整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而藝術收藏家是這個生態中藝術市場的終端。
在現階段的加密藝術或者NFT生態中,沒有形成像傳統藝術市場這樣成體系的、互動非常頻繁的、健康的生態,目前加密藝術品行業缺乏生態,僅有幾個像OpenSea這樣的藝術品交易平臺,Superare和Makerplace這些專門的一級發行和二級拍賣平臺。
但僅有這些基礎設施是遠遠不夠的,更不要說現在這些平臺的體驗都非常糟糕。以OpenSea為例,上面有各種各樣的NFT,比如NFT藝術品、加密游戲資產道具、皮膚、ENS域名,這有點像早期的阿里巴巴,什么商品都往上堆,但其中每一種類別的資產,所對應的用戶畫像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其實是市場早期混沌狀態的一種表現,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早期市場還不成熟,未來會出現專門的數字藝術聚合平臺,會把Known Origin和Superare這些平臺上的藝術品都放在一起進行二級市場展示和交易,還有像SpiderDEX這樣的專門的游戲資產交易平臺。所以未來隨著產業的成熟,整個NFT市場會垂直化,產業分工會很清楚,有專門的NFT畫廊、專門的NFT二級撮合交易平臺、專門的NFT置換平臺,有專門的NFT評論家、策展人。圈子太小,藝術家不足此外,NFT藝術品行業體量和規模都還較小,需要出圈。加密藝術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大部分參與者都是原生加密貨幣行業的人,數字藝術品交易或者說投資的主體并不是藝術收藏者的典型群體。也就是說,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收藏家,基數都很小,想要成長壯大,還需要出圈。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NFT需要數字藝術,而是數字藝術需要NFT。」數字藝術NFT,對藝術收藏者會覺得很熟悉,在藝術市場空間很大。無論是SuperRare這樣的NFT藝術品市場還是NIFTEX這樣的流動性解決方案,都為整個生態中的核心人物,即作品的創作者提供了友好的解決方案,即讓創作者保留自己作品的部分收益權,即使出售很多年后仍可因自己作品價值上漲獲得客觀的收入,比如SuperRare為藝術家永久保留10%的二級收入權。據美團大數據顯示,沉浸式體驗已發展滲透至各個年齡段人群,約75%的相關消費來自20歲到35歲的Z世代年輕人,他們對體驗感、故事性、游戲性、藝術感、夜游等元素非常感興趣。除了沉浸式的體驗外,元宇宙帶來的虛擬場景也很合年輕人的口味。近年來,VR/AR等在電影、游戲等領域的應用已經在年輕用戶群體中有了基礎,高度還原真實世界的擁有視覺效果和物理特性的元宇宙場景捕獲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這樣的政策對于吸引藝術家入場尤其關鍵。在傳統藝術品行業中,一旦藝術品被出售,就再也無法從自己早期作品中獲利了。
交易清洗和市場操縱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短短時間靠流動性挖礦崛起的Rarible被質疑清洗交易(wash trading)。
事實上,Rarible聯合創始人Alexander Salnikov也承認,Rarible 8月份總計75萬美元的NFT交易中,有大約40%涉及某種清洗交易。這意味著,這些看起來亮眼的交易量都是刷出來的。
作為市場操縱的一種形式,清洗交易是指交易者通過同時買賣同一種數字資產,在市場上制造高流動性的假象。想象一下,某NFT大鯨以1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一件加密藝術品,接著以2.5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朋友,再以5萬美元的價格買回,然后以1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毫無戒心的投機者會多么容易。
作為衡量市場情緒的最佳指標和反應交易所實力的重要指標,交易量清洗在加密行業廣泛存在,無論是交易所還是NFT交易市場。
跨平臺驗證一般來說,藝術家會針對一件藝術作品創作多個不同的版本,那么,一旦未來該作品升值后,就可以通過保留的其中一件受益。在像SuperRare這樣的數字藝術品平臺上,其內存塊鏈可驗證的特點,可保證藝術家所有作品的版本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唯一一件。
然而,該特性只有發生同一個平臺上的條件下才有效。一旦跨平臺,仍有可能發生同一作品被居心叵測的人多次提交的問題。
比如,就有創作者向Rarible平臺舉報,自己在SuperRare上幾個月前鑄造的作品被人重新發布到了Rarible上,并標價3000美金出售。該舉報經過查證,已被平臺接受,目前這幅作品也已經被移除。
那么,我們要問的是,NFT到底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了哪些優勢,以致于我們認為,NFT在藝術品行業的應用如此巨大且具有長足潛質。
換句話說,為什么說數字藝術需要NFT?
流動性;與傳統藝術品相比,加密數字藝術品的流動性更強。舉例來說,藏家轉手無需像傳統藝術品交易那樣需要處理郵寄、運輸等繁瑣細節,只需要在內存塊鏈上確認即可,此外,交易之后可直接在內存塊鏈上確認,永遠留存記錄,無法被篡改,可被追溯,因此交易后也不存在反悔的情況。
可分割特性;NFT具有可分割的特性,這可極大開發NFT的潛質。無論是之前我們提到的碎片化流動性項目NIFTEX,還是First Supper這樣可將藝術作品分層出售的平臺(First Supper可將作品分為主圖層和子圖層,與之對比,普通油畫則無法單獨摳下一層進行出售),又或者像「Right Place–Right Time」一樣將藝術作品的部分收益權切割后出售,均可為藝術品市場帶來更大的可能性,不僅資產類型更加多元化,也讓藝術品收藏更民主化,讓小額投資成為可能,不再局限于高凈值投資。
不過,無論是傳統藝術品市場還是加密藝術品行業,與單件價值之和相比,一件完整作品的價格總會存在一定溢價。
經濟溢價,讓普通人可以參與;比如,就有在過去,藝術品投資的藏家都集中在高凈值投資者,被大戶壟斷,此外,確定一件藝術品的價值有一定的門檻,基于Web3的加密藝術品從誕生起就具有金融屬性,讓價值清晰可見。
相比之前,如果你對數字藝術不感興趣,可能就是絕緣于藝術品投資,因為估值是比較有門檻的一件事,以及得手之后是否能很好的賣出去,這些都有風險。
基于內存塊鏈的NFT數字藝術品,可自定義切割、碎片化,為價值而生,且通過市場形成價值,還有各種不同的流動性解決方案,這樣,可將藝術品投資擴展到更多普通人,即使不能理解作品的人,仍可以通過純經濟投資的方式參與進來。
其他行業和應用;以上介紹了NFT在藝術品行業的應用,但這不是全部。NFT作為一種新的加密基元,其展現的潛質絕不僅僅是藝術品行業,還包括一系列其他的應用場景內存塊鏈寵
DAO治理+NFT
Aavegotchi采用了去中心化治理,由AavegotchiDAO進行資金管理。作為一種治理代幣,用戶需持有GHST才有資格參與社區治理,對社區未來的升級、對新抵押品進行投票,更新游戲機制,甚至可能限制未來Aavegotchi的供應等決策進行投票。但GHST代幣并不是唯一的參與治理條件,另一個條件是還需要有一個Aavegotchi NFT身份。
這里,NFT可以被看作是一把解鎖社區參與權益的鑰匙,只有擁有Aavegotchi NFT卡牌即意味著擁有了某種身份和權益。
NFT就像一把鑰匙,解鎖的是某項訪問權,在加密經濟的策略游戲中,這把鑰匙代表的是成就值。和其他類型的資產不同,鑰匙本身的價值沒那么容易量化,它取決于你想要解鎖的東西的價值。對于解鎖者來說,一旦有強烈需求解鎖某項權利,這意味著這把鑰匙是有巨大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