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鏈nft數藏報道(shiliannft.com),區塊鏈技術支撐下的數字藏品與傳統藏品、普通數字內容的重要區別在于利用區塊鏈技術可溯源、難以篡改等特征保障藏品安全。那么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藏品安全嗎?區塊鏈技術會保障數字藏品的安全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區塊鏈技術會保障數字藏品的安全嗎?
數字藏品概念來源于國外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具體指具有收藏價值的虛擬數字產品,其最核心的標識是區塊鏈技術,利用分布式賬本、哈希算法、公私鑰加密與數字簽名、時間戳等技術在以下兩方面保障數字藏品安全:
數字藏品的權屬安全。上鏈的數字藏品會產生一個唯一的哈希值,即每個上鏈數字藏品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標識,其與公私鑰加密、數字簽名等技術結合,即可解決數字藏品的版權確權問題,只有掌握加密處理后生成的私鑰的人,才是真正的數字藏品持有者,擁有占有、使用、處分該藏品的權利,從而可以有效保護數字藏品持有者的相關權益。
數字藏品的交易安全。傳統藏品或普通數字內容在交易或傳輸過程中最大的安全隱患是該藏品或內容有可能是偽造、篡改的。但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加持,特別是公私鑰非對稱加密、分布式記賬的去中心化、哈希指針連接的環環相扣的區塊等技術,可以實現鏈上數字藏品數據幾乎不可能被篡改,即可以確保數字藏品的真實性,同時交易記錄自動留痕并可以追溯,從而保障數字藏品的交易安全。
數字藏品安全風險的核心所在
既然通過區塊鏈技術加持,數字藏品在權屬安全與交易安全兩個方面都有保障,為何還有不少人認為數字藏品也不安全呢?事實上,目前社會熱議的數字藏品安全問題主要存在于二級交易平臺以及部分未獲得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和數字藝術品經營資質的發行平臺,主要包括平臺炒作、哄抬價格、虛假發貨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在于這些平臺是在未取得相關資質情況下意圖實施詐騙,或者平臺雖有相關資質但合規體系未有效建立,從而放任或無法有效制止侵權、違法犯罪等行為。換言之,目前數字藏品安全的核心問題是平臺合規監管風險,與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問題關聯性不大。
在平臺合規監管風險中,最核心的是數字藏品能否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的合規風險。雖然數字藏品的一級發行和二級交易都處于新興行業探索期,但就整體而言,各方對于一級發行基本持鼓勵支持態度,對于二級交易是否可行存在爭議。這主要是由于數字藏品的二級交易極易產生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類似的金融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于2021年9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指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數字藏品目前在一些二級交易平臺上的炒作、哄抬價格行為已在某種程度上帶有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值得警惕。
數字藏品平臺的技術風險及其應對
目前,雖然在獲得區塊鏈信息服務資質的一級發行平臺上,數字藏品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但從技術層面看其依然存在一定風險,且二級市場在未來并非完全不可能放開。鑒于此,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數字藏品平臺可能存在的各種技術風險,通過建立完善準入標準和審核機制,最大程度地保障數字藏品安全。
首先,全面、充分認識區塊鏈技術加持的數字藏品平臺依然存在一定技術風險。根據成都鏈安公司的技術研究,數字藏品平臺的開發者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包括傳統網絡安全風險以及區塊鏈安全風險。具體而言,傳統網絡安全風險包括通信與網絡安全、主機安全、移動安全等,區塊鏈安全風險包括節點通信安全、區塊處理安全、共識安全、智能合約虛擬機安全、數據存儲安全。這些技術安全風險直接影響著數字藏品安全。
其次,通過建立、完善并嚴格把控數字藏品平臺準入制度,守好數字藏品平臺門檻。例如,在數字藏品平臺開發者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團隊等方面應當制定較高的起點標準。一個成熟的數字藏品平臺的開發和運營,需要雄厚的資金和相應的區塊鏈技術團隊,否則風險難以避免。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的數字藏品平臺利用的區塊鏈技術主要是聯盟鏈、私有鏈,其優勢在于便于監管,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即聯盟鏈只是半去中心化,私有鏈依然是中心化思維,安全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技術層面看,私有鏈上的數字藏品如果遭遇攻擊,相關數據易被篡改;如果聯盟鏈上的數字藏品被修改掉50%以上節點存儲的數據,就可能被整個聯盟鏈認可,從而使其全部數據失真。因此,對于數字藏品平臺的未來發展而言,要充分考慮聯盟鏈、私有鏈的不同情形進行嚴格監管,嚴控技術標準,并考慮推進跨鏈技術發展,促進聯盟鏈之間的互通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征,從而更有效地保障數字藏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