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世鏈nft數藏(shiliannft.com)
今年來,數字藏品已逐漸成為非常火的項目,同時也是得到很多人的青睞。而現在出現了一個“數字文物”的概念,在去年,舉辦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數字故宮體驗專區,故宮應用數字技術再現了其建筑工藝,歷史故事等內容,吸引了眾多游客參加感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傳統文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可能。那么,什么是數字文物呢?為什么要對文物進行數字化保護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什么是數字文物?
數字文物就是通過三維建模技術或3D自動成像系統等技術手段對文物開展數字歸檔,簡單的說就是完成文物數字化。游客無需去博物館,只要打開電腦就能從不同角度見到文物的全貌和細節。
數字文物需要哪些技術支持?
數字文物背后是多種技術的支持,主要包含文物信息數字化收集與歸檔技術、文物數字化修復技術和文物虛擬現實技術。
1、文物信息數字化收集與歸檔技術
文物信息數字化收集與歸檔技術是運用先進的二維三維掃描、數字拍攝、三維建模與圖像處理等技術實現文物圖形結構與紋路等信息的高精密獲得與儲存。
2、文物數字化修復技術
文物數字化修復技術是對文物的細節健全,使文物更貼合其最初的展現狀況,即運用時下數字化的機器復原文物的原狀。在歷史長河中,文物難免會受到一些自然或人為的破壞、損害。文物數字化修復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文物,為游客帶來更真實、更震撼的視覺享受。
3、文物虛擬現實技術
文物虛擬現實技術是文物的實際再現,即應用影視、動漫、虛擬現實技術等方式給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我們只需控制操縱桿,就能穿梭時空,或俯覽故宮的壯闊景象,或走入太和殿仔細端詳每一處裝飾、每一件內部陳設、每一個榫卯結構...
為什么要對文物進行數字化保護?
對文物開展數字化保護的必要性:
1、對文物的歷史信息開展數字化存放
文物有著百年甚至千年歷史,是獨一無二、不可多得的。在過去使用了比較先進的儲存技術保護文物,但隨著時間流逝,文物會因各種原因損傷。而使用數字化技術對文物開展三維掃描,收集文物包含的的歷史信息,可讓信息保存起來下來。
2、擴展展品的展覽空間
部分游客因時間或交通原因不能來到博物館欣賞展品,這就需要拓展展品展覽空間,運用文物的數字化維護技術采集信息,聯通互聯網,憑著當代新式傳遞的媒介,在線上開展文物展覽,使大家更好地欣賞文物,還降低了文物的消耗風險。
3、博物館之間能夠實現文物資源共享
文物資源共享,舉行各種專題文物展覽活動,有時需要用到他館文物。不同博物館之間文物的借用要進行匯報審核,要辦理大量手續,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且有些文物比較寶貴,考慮文物的安全等問題不能借出參加展覽活動,對文化的傳承形成了阻礙。引入數字化技術收集到文物的信息后,就能帶文物的信息參加各種展覽活動,有效開展文物資源共享。
4、為打造智能化博物館奠定基礎
博物院的職責通常是服務大眾,且國家也更加重視博物館的智能化,博物館必須提升自身服務質量。因此,打造智能化博物館刻不容緩,開展文物的數字化維護為打造智能化博物館奠定基礎。
講到這里,相信大家對于什么是數字文物,以及為什么要對文物進行數字化保護都有一定的了解了。總的來說,從平面展現到3D展示再到往后的全景展示,數字文物背后的技術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創新。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興起,靜態的文物陳設已經不可以滿足大眾的欣賞要求,而數字化技術憑借便利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將于文物展現層面表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將來數字文物和數字博物館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