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FT頭像發行的Token真的毫無價值嗎?它們背后的含義究竟是什么?
撰文:律動研究院-NFT Labs
最近,大多數頭像類 NFT 項目都在自己的路線圖中加入了「發行 Token」這一玩法,而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炒作以及人們的不解。
更多的炒作是因為人們發現持有這類 NFT 每天都可以領取到相應數額的 Token,自己的回本周期被大大縮短,而且最終收入會變得更高;人們的不解在于透過炒作的泡沫來看,這些 Token 似乎大多數都沒有價值,只不過是一些項目方在蹭熱度,將近期最流行的玩法搬運到自己的路線圖中而已。
這些 Token 真的毫無價值嗎?它們背后的含義究竟是什么?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 NFT 熱潮剛剛來臨的時候說起。
從「收藏品」到「社交資本」這一次 NFT 頭像的狂熱最早可以追溯到 2021 年第二季度初,那是 Bored Ape Yacht Club 的爆火讓人們開始用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 NFT。
在此之前,無論是 CryptoPunks、Hashmasks 還是 NBA Top Shot,人們都將其視作「收藏品」。人們推崇 CryptoPunks 是因為它的歷史地位,追捧 Hashmasks 是因為它的藝術性和共創精神,癡迷 NBA Top Shot 是因為在人們的共識里它是數字版的「球星卡」。
Bored Ape Yacht Club 的爆火在一開始讓人們摸不著頭腦,在當時它沒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沒有極具藝術性的設計,更沒有在現實世界中可以與之對應的收藏品。很多人說 BAYC 就是空氣,而這些「空氣」也迫使人們重新思考:NFT 除了可以是「收藏品」,它還可以是什么?
隨后出現的事件是人們把各種社交媒體的頭像換成了猴子,之后便是大批猴子頭像使用者的互相
嗅覺敏銳的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些 NFT 已經成為了「社交資本」。而在那時「社交資本」有以下功能。
首先是對于財富的炫耀。雖然可能在你買入 BAYC 時,它的地板價只有 0.2 ETH,但當它漲到 50 ETH 時,你把它用作頭像實際上是在告訴大家你現在擁有價值 20 萬美元左右的資產;又或者你是在 50 ETH 買入的 BAYC,把它當作頭像時實際上是在告訴大家一個 jpg 頭像「只」花掉了你的 20 萬美元而已。
其次便是對于社會地位與圈層的炫耀。如上文所說,社會各界名流紛紛買入 BAYC 并加入到 BAYC 的社群中,如果你也擁有一個 BAYC,那么你和這些名人就同屬于一個圈層與社群。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明星或尊崇的名人,而與他們同屬一個圈層就成為了一個很有吸引力也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那時「社交資本」的功能是以「炫耀」為基礎的,而炫耀的最常見的方式便是「展示」。因此,早期的頭像類 NFT 大多數都會為持有者 Airdrop 另外一個 NFT,這些 NFT 沒有什么實際功能,只是人們又可以發在社交媒體中進行展示而已,比如 BAYC 向所有持有者 Airdrop 的一只狗。
可以說在那時雖然人們發掘了 NFT 作為「社交資本」的用途,但是人們還是用「收藏者」的視角來看待 NFT,仍然把它當作是可以拿來炫耀、展示的東西。
從「炫耀」到「社區冷啟動」過去人們常說「Crypto 一日,人間一年。」,現在這句話已經變成了「NFT 一日,Crypto 一年。」。
NFT 項目玩法的創新與更迭的速度令人瞠目,此時,NFT 的「社交資本」屬性也開始有了除了炫耀之外的價值。
此時的 NFT 不再只是用來炫耀的收藏品,而是成為了社區冷啟動的工具。
作為社區冷啟動工具最為有趣也最極端的例子,Loot 充分展示了 NFT 在聚集社區這一方面的潛力,雖然 Loot NFT 的外觀只是最簡單的黑底白字,但它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凝聚起一個大社區,并讓大部分社區成員投身于社區的建設當中。這時,人們購買 Loot NFT 或是投身于 Loot 社區建設并不是因為 NFT 的樣式,而是因為人們相信 Loot 和社區未來的發展。
人們對于 NFT 的外觀越來越不重視,審美因素也不再是左右人們買入某個 NFT 的決定性因素,人們也不再只把「社交資本」用于炫耀,人們看待 NFT 的視角從「收藏者」變成了「投資者」。
而在「投資」時,人們往往會在「人」和「事」兩方面對一個項目進行深入研究。
「人」指的是社區與名人。人們會
他們相同點是都具有強大的粉絲基礎,粉絲們會去支持他們所支持的項目;此外,他們也投資或創造過優質的項目,因此很多人會相信他們能夠慧眼識珠;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往往有較為充足的資金準備,既不急需變賣 NFT 來獲取流動資金,又有潛在的「掃地板價」的可能。
「事」指的是項目方發布的路線圖,從路線圖中人們可以看出項目方是否對于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以及是否對于整個 NFT 領域有著深刻的見解。
從 NFT Airdrop 到發行 Token頭像類 NFT 項目熱門玩法的變化在各個項目方路線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BAYC 帶火了 NFT Airdrop,之后是眾多項目在路線圖中加入了對于未來元宇宙的規劃,再之后是 CyberKongz 教科書級別的操作。除了繁育、體素版本 NFT Airdrop 之外,CyberKongz 讓各個項目方紛紛開始發行自己的 Token。
縱觀如今市場中的 NFT 項目,它們發行的 Token 不外乎兩種用途。
第一是充當自己生態的貨幣。
如今,NFT 項目大多數都對未來有著較為清晰且宏大的規劃,比如推出 Play to Earn 游戲、建設元宇宙等等,正如前文所講的那樣,NFT 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收藏品」,而是「冷啟動的工具」,發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規劃以及對于自己生態的建設。
對于生態來說,經濟體系的支撐與生態閉環的打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項目方會給自己的 Token 充分賦能,以 CyberKongz 為例,其代幣 BANANA 可以用來為 NFT 改名、繁育 Baby CyberKongz,未來還將推出只能用 BANANA 代幣購買的 NFT 商店。
第二是用來分享收益。
近日,眾多項目以發售 NFT 作為冷啟動成立了投資 DAO,NFT 持有者組成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用發售 NFT 的收入作為啟動資金,投票決定買入哪些藍籌 NFT,之后發行 Token 用來代表社區金庫的所有權,社區交易 NFT 的收益也將按比例分成。
以 HeadDAO 為例,HeadDAO 項目方完成 NFT 發售后便開始采購藍籌 NFT,通過在社區發起提案并由 suoyouNFT 持有者在 Snapshot 投票決定,買入了 CryptoPunk、BAYC、Cool Cat、Art Blocks Fidenza 系列等高價值藍籌 NFT。隨后 HeadDAO 將這些 NFT 通過 Fraction 平臺進行碎片化,并將碎片化所得 HEAD Token 作為 NFT 持有者的質押獎勵進行發放。
不過目前一眾項目方把發行 Token 當成了拯救自己項目的一步棋,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一個失敗的項目即使宣布發行 Token 也只會短暫地「回光返照」,熱度過后又會迅速降溫,最終無人問津,而這個過程在飛速發展的 NFT 世界中有時只需要幾個小時。而這也讓很多人給 NFT 項目發行的 Token 打上了「空氣」、「泡沫」的標簽。
至此,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這些 Token 真的毫無價值嗎?它們背后的含義究竟是什么?
Proof of Holding:從 NFT 中解放流動性與各種 PoS、PoW 的 Token 一樣,這些 Token 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 Proof(證明),那么,它所證明的是什么呢?
不難發現,無論是像 CyberKongz 那樣持有 NFT 即可獲得 BANANA Token,還是像 HeadDAO 那樣將 NFT 質押后獲得 HEAD Token,這些 Token 的獲得者都是 NFT 的持有者,可以說這些 Token 是「持有證明」,我們不妨簡稱為「PoH(Proof of Holding)」。
在各個 NFT 社區中都可以將人們大致分為兩類:投機者(Flipper)和鉆石手(Diamond Hands)。
投機者(Flipper)是指為了在短期賺錢而來,價格上漲一些之后就會立刻將 NFT 賣掉,把「浮盈」裝進口袋,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為項目提供了流動性,決定了這個項目的下限;而鉆石手(Diamond Hands)則是更加看重長期收益甚至不為了獲得經濟上的收益,因此會長期持有某個 NFT,而他們為項目創造了稀缺性,決定了這個項目的上限。
一個項目想要長遠發展,需要在穩住下限的情況下不斷突破上限,這就需要鼓勵人們去 Hold。但這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資金的流動性是十分重要的。做一個投機者,人們可以在短期套利并能及時拿回流動資金;但是做一個鉆石手,人們的資金相當于被長時間鎖定,缺少流動資金可能會讓人們錯過很多的機會。
因此,想要「提高上限」則需要將流動性從 NFT 中「釋放」出來,發行 Token 是最好的選擇。通過給每一個持有者發放 ERC-20 Token,一方面可以鼓勵人們持有以獲得更多 Token,另一方面是 ERC-20 Token 可以賣出獲得人們所需的流動資金。項目方后續也可以推出流動性挖礦等方式鼓勵用戶自行添加流動性池以獲得更多獎勵。
當我們明白這些 Token 是「持有證明」之后,NFT 領域又有了更多新的想象空間。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如今,各個項目方舉辦活動發放 Airdrop 獎勵時,都采取了對 NFT 的持有地址進行快照的方式來將獎勵發放給「持有者」,但是快照中的「持有者」是真正支持了這個項目的人嗎?
誠然,這種方式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快速拉升 NFT 的地板價,但這并不能保證拿到獎勵的是真正的支持者。我們見到過太多發放完 Airdrop 地板價就立刻暴跌的項目,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不少人是為了拿到 Airdrop 才去買了這個項目的 NFT。
快照所證明的是在那一刻你是否擁有某個 NFT,但項目方需要獎勵的是在某個時間段長期持有某個 NFT 的用戶,而作為「持有證明」的 Token 則可以很好地承擔起這一功能。
除此之外,很多 NFT 社區都將 NFT 用于治理投票,但這種方式缺少區分度,長期為社區作出貢獻的人們理應擁有更大的權重,未來,項目方可以將持有 Token 的數量作為治理投票權重的判定標準,讓社區治理更加公允。
NFT 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新鮮玩法來不斷地拓寬 NFT 的邊界,而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與理解。我們不能一味地抨擊頭像類 NFT 項目方發行 Token 并不只是蹭熱度或是奢求自己的項目能夠起死回生,對于優質項目而言,這是能夠讓其不斷突破上限、持續發展的關鍵,也為整個 NFT 領域創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