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元宇宙 NFT數據存儲專題報告IV:挑戰剖釋與解決路徑
撰文:Blockchain Storage Research Center of HUST and HashKey Capital Research
NFT存儲的挑戰
為了實現上述NFT存儲應用的發展,就像任何新生技術一樣,必須克服一系列障礙。本文從可用性、安全性、監管和可擴展性的角度討論了一些典型的挑戰,包括基于區塊鏈的平臺所造成的系統層面的問題和人類因素,如監管者、法規和社會因素。
1.可用性挑戰
可用性是指在測試特定產品時,衡量用戶的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來評判一個特定的產品。大多數的NFT項目都是建立在以太坊之上。因此,很明顯,以太坊的主要缺點被繼承了。我們討論了對用戶體驗有直接影響的三個主要挑戰。
①匱乏的冗余機制
通過前文分析,NFTs目前多使用集中式數據中心和IPFS進行存儲,這兩種方式的冗余機制并不是很可靠。集中式數據中心通常使用多副本的冗余方式,將文件復制多份進行冗余,成本較高。IPFS沒有自運行的冗余方式,雖然文件所對應的CID是全網廣播的,而文件本身的數據存儲在節點本地,需要其他節點自發來進行備份。Filecoin作為IPFS的激勵層,也沒有很好的完成激勵節點進行備份的使命,網絡節點中存儲的大多數是為了獲取激勵而存的無效數據。Memo所研發的MEFS系統,使用多副本與糾刪碼相結合的存儲方式,利用數據分片存儲和風險感知修復技術,以低成本實現高耐久的冗余方式。
②緩慢的確認速度
NFTs通常將交易發送到智能合約,以實現透明可靠的管理,如鑄造,賣出和交換。然而,目前的NFT系統是與它們的底層區塊鏈平臺緊密耦合,這使得它們的性能很低。比特幣僅達到7 TPS,而以太坊只有30 TPS,這導致NFTs的確認速度極慢。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重新設計區塊鏈拓撲結構,優化其結構或改進共識機制。現有的區塊鏈系統無法滿足這些要求。這也決定了將復雜的元數據和「龐大」的媒體數據存儲在鏈下系統的現狀。
③高昂的gas費
高昂的gas費已經成為NFT市場的一個主要問題,特別是在大規模鑄造NFT的時候,需要將元數據上傳到區塊鏈網絡,每個與NFT相關的交易都比簡單的轉賬交易更昂貴,因為智能合約涉及到要處理的計算資源和存儲。復雜的操作、高擁堵的通信壓力和昂貴的費用大大限制了NFTs的廣泛采用。鑄造NFT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大多數情況下都遠遠高于NFT的現有價值,盡可能的將NFT相關數據存儲在鏈下是目前調整這個嚴重失衡情況的主流方案,而其又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風險。
2.存儲安全和隱私問題
來自用戶的數據是任何系統的首要任務。然而,這些數據,儲存在鏈外但與鏈上標簽相關聯,面臨著失去聯系的風險或被惡意方濫用的風險。
①NFT數據的不可訪問性
在主流的NFT項目中,大多使用加密的哈希值作為標識符,而不是真正的媒體數據,然后記錄在區塊鏈上,以節省gas消耗。這使得用戶對NFT失去信心,因為原始的文件可能會丟失或損壞。一些NFT項目已經開始與專門的文件存儲系統進行合作,如IPFS,它允許用戶通過哈希值進行內容尋址,只要IPFS網絡上的某個地方有人在托管它,用戶就可以成功獲取這個哈希值相對應的內容。盡管如此,這樣的系統還是有不可避免的缺陷。當用戶上傳NFT元數據和媒體數據到IPFS節點時,不能保證他們的數據會在所有的節點中被復制。該數據存在IPFS上,有可能只有一個節點對該內容進行托管,而沒有其他節點對它進行備份,如果存儲它的唯一節點從網絡上斷開,數據可能會變得不可用。DECRYPT.IO和CHECKMYNFT.COM已經報告了這個問題。Memo項目在嘗試使用開發的MEFS系統來彌補IPFS這一缺陷。
此外,一個NFT還有可能指向一個錯誤的文件地址。如果是這種情況,用戶無法證明他實際擁有該NFT。總而言之,依靠一個外部系統作為NFT系統的核心組件是脆弱的。
②匿名性和隱私性
大多數NFT交易都依賴于他們的底層以太坊平臺,它只提供偽匿名性,而不是嚴格的匿名性或隱私。用戶可以部分地隱藏他們的身份,如果他們的真實身份和相應的地址之間的聯系被公眾所知,那么用戶在暴露的地址下的所有活動的所有活動都可以被觀察到。現有的隱私保護解決方案,如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環形簽名、多方計算,由于其復雜的加密基元和安全假設,尚未大規模應用于NFT相關方案。
與其他類型的基于區塊鏈的系統類似,降低昂貴的計算成本成為保護NFT數據安全和隱私的關鍵。
3.監管政策
與大多數加密貨幣的情況類似,NFTs也面臨著來自監管部門的嚴格管理等障礙,同時如何在相應的市場中適當地監管這種新生的技術也是一個挑戰。本文從兩個典型方面進行討論。
①法律方面
NFTs面臨的法律和政策問題涉及廣泛的領域,潛在的相關領域包括商品、跨境交易、KYC(了解你的客戶)數據等等。在進入NFT領域之前,了解相關的監管審查和訴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些國家,針對加密貨幣的法律規定很嚴格,對NFT銷售也是如此。鑄造、交易、出售或購買NFT必須克服治理方面的困難。在法律上,用戶只能在獲得授權的交易所交易如股票和NFT等衍生品。其他一些國家,如馬耳他和法國,正在試圖實施適當的法律,目的是規范數字資產的服務,它們要求買家遵循復雜甚至矛盾的條款。因此,進行盡職調查是一個在向NFTs資產投資之前,必須進行的步驟。
②應稅財產方面
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產品,包括藝術、書籍、域名等,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被視為應稅財產。然而, NFT的銷售還并不在這個范圍內。雖然少數國家,如美國將加密貨幣作為財產征稅,但全球大多數地區尚未考慮對加密資產征稅的情況。這可能會大大增加以NFT交易為掩護的金融犯罪,以逃避相應地區政府的征稅。個人參與者根據任何與NFT財產有關的資本收益進行繳稅。另外,NFT-for-NFT、NFT-for-IP、以及Eth-for-NFT等交易都應該被征稅。此外,對于高利潤的財產或收藏品,應適用較高的稅率。因此,建議與NFT相關的行業在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之后,向專業的稅務部門尋求更多的建議。
4.可擴展性問題
NFT方案的可擴展性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強調一個系統是否能與其他生態系統互動。第二個重點是NFT系統能否在當前版本被遺棄時獲得更新。
①NFT互操作性
現有的NFT生態系統是相互隔離的,用戶一旦選擇了一種類型的產品,就只能在同一生態系統內交易它們,這是由于其底層區塊鏈平臺的原因。目前如果想跨生態進行交易,就需要通過類似opensea的第三方交易平臺來完成,脫離原屬區塊鏈平臺的信任機構,將增加信任成本。互操作性和跨鏈溝通始終是廣泛推廣dApps的障礙,跨鏈通信只有在外部可信方的幫助下才能實現。這樣一來,去中心化的特性就不可避免地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
但是幸運的是,大多數與NFT相關的項目都采用Ethereum作為其底層平臺。這代表著,他們共享一個類似的數據結構并可以在相同的規則下進行交換。而NFT項目的存儲方式各不相同,如何保持去中心化和統一風險結構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②可更新的NFTs
過渡性區塊鏈一般通過軟分叉和硬分叉兩種方式更新其協議,說明了對現有區塊鏈進行更新時的困難和權衡。盡管是通用模型,新的區塊鏈仍然有嚴格的要求,如容忍特定的對抗行為和在更新過程中保持在線。NFT方案密切依賴其基礎平臺,并與之保持與它們保持一致。雖然數據通常存儲在獨立的組件中(如IPFS和MEFS文件系統),但最重要的邏輯和tokeId仍然被記錄在鏈上,適當地更新系統的改進將是必要的。
了解更多MEFS相關內容,歡迎關注:
l 官網:http://memolabs.org
l Twitter:Memo Labs
l Facebook:Memo Labs
l Medium:Memo Labs
l Discord:https://discord.gg/YG4Ydv2E7X
l Telegram:http://t.me/memolabsio
l GitHub: https://github.com/memoio
l MEMO技術文檔:http://memolabs.org/#/zh/docs
l 加入MEMO測試網:https://docs.memolabs.org/testnet/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