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需謹慎,NFT最黑暗一天

X博士 X博士官方澎湃號 2022-05-19 08:42 原創 吉林跑男 X博士

近兩年來,NFT是不是風口,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就在這幾天,國內有一群人炒NFT,賠得底褲都沒了。他們聲稱自己花費數萬元購買的大鬧天宮系列等藏品,市場價暴跌80%以上,只值數千元了。

用戶們賠的都非常慘,有賠錢賠到吐血住院的,有公司資金被老板挪用炒NFT結果炒破產了的。這成為了這幾個月來互聯網金融圈最大的慘案。而這場慘案的起源,始于一個國內數字交易平臺iBox。


iBox平臺內的虛擬產品,大多跟本土文化相關,比如三國五虎上將系列、西游記四大天王系列、賽博生肖系列、京劇臉譜系列,等等。

今年4月底,iBox平臺異軍突起,從5月1號到5月9號,平臺的藏品價格以倍率暴增,花費50元買入的產品,隔天就能賣400元。如此暴利,一時間吸引了眾多散戶上車,其中不乏大量的00后大學生。剛開始,形式一片大好,大家賺的盆滿缽滿,討論的話題往往是這種畫風:恭喜×××總通過購買iBox數字藏品喜提奧迪車一輛。

·來源見公眾號但5月15日左右,iBox平臺上的NFT藏品突然開始暴跌,跌幅最大的超過了85%。

拿趙文琪的作品《向陽》舉例,名叫“香菜YYDS”的用戶,在2022年5月14日以35888元的價格買入。4天后的5月18日,也就是今天,她掛售18880元,自降17008元,占原價的47%,沒賣出去。


在蘋果應用商店,iBox被玩藏品賠錢的老哥瘋狂打低分,達到了2.8的低分。

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用戶的慘狀,更是觸目驚心。在用戶眼里,他們覺得這事有關個人氣節問題:“人窮志不窮,誰跑誰孫子,寧愿虧完也不拋售的,誓要站著死。”

有人用黑色幽默來訴說反向爆倉的血淚史。

甚至還有因為iBox藏品價格暴跌,氣到吐血進醫院吸氧的。

·ib是iBox平臺的簡稱在普羅大眾的印象里,NFT是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行業,但這次,混圈的專業人士也賠傻了。同為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TT數藏因為投資iBox,100萬變10萬,砸鍋賣鐵,遣散技術團隊,全員原地下崗。

面對絕望的慘狀,有的用戶開始破罐子破甩,直言“直接拉滿,死了算了”。

但面對冰冷的NFT市場運行規律,很顯然,這種豪言沒啥用。于是,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苦中作樂,尋找自救的途徑。

這四種方案分別是:注冊成為美團外賣騎手;入廠富士康打螺絲;捐贈人體器官;參加洲際拳王爭霸賽。

·點進去的頁面以上種種慘,只是本次事件的冰山一角,本次iBox暴跌事件影響力之大,在國內NFT圈首屈一指。

在這場“底褲都賠光”的慘劇發生之前,用戶對iBox的信任,宛如最虔誠的原教旨主義者侍奉自己的神明般瘋狂。9號之前的iBox,就是“暴富”“躺著賺錢”的代名詞,“狠狠賺”“財富自由”“起飛”是當時人們最愛談的話題。

iBox平臺全線產品一片飄紅,熱門款漲幅平均高達70%以上,比永遠在3000點的A股靠譜多了,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有老哥及時清倉,賺得盆滿缽滿,在陽臺上悠閑地吃西瓜。

有人懷揣著一夜暴富的美夢入場,見不得一點反對意見。微博大V文創客因為提醒大家多留心幣圈平臺,謹防網絡詐騙,被各路人馬輪流辱罵。

有人噴他收了黑錢,認知水平不到位,為了黑而黑。有人陰陽怪氣,稱自己提了車提了房,總之就是贏麻了。

而iBox平臺的崛起也就是短短半年的事,從去年9月iBox發售張國榮紀念數字藏品開始,iBox的話題才逐漸有了熱度。

而今年4月份的一波謠言攻擊,讓iBox熱度飛漲,真正進入大眾視野。自今年4月18日起,iBox突然陷入海量謠言的襲擊,據中國商報記者粗略統計,從4月18日到5月5日,平臺平均每天被造謠超過22次。

·交易市場被造謠將關閉iBox從4月28日開始通過“空投”活動大量兜售數字藏品,所謂空投活動,就是買一贈一,在二級市場買一個藏品就送一個空投。在整個五一期間,iBox的藏品價格就像灌水的皮球,經歷不斷地膨脹,收縮,膨脹。用戶開始上車,隨著大量熱錢進入,終于在5月9日短暫地達到了一個峰值,直到15日,大量用戶拋售,價格大幅縮水。一位備注名叫“京東帶下6.5+2.5”的用戶在整個慘案從醞釀到爆發期間的朋友圈,十分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過程。5月9日,以小白身份在朋友圈上車。

11日,掏出兩張銀行卡,高呼:加倉,加倉!不斷持續買入。14日,黎明前夕,大力鳴謝平臺,并在評論區拍大腿,懊悔出低了。

15號的清晨,他一無所有,代駕大哥成了他的精神向導,在黑暗中給了他方向。

本次iBox事件的投資群體中,有大量慕名而來的00后。據傳聞,在江蘇某大學,同一個宿舍的三個大學生借貸囤了一批iBox的“賽博貓狗”系列藏品,結果價格暴跌,已經扛不住了,直接跳了一個。

我在iBox交流群中詢問,得到的答案同樣如此,他們有借小額貸買入的,有挪用生活費,或管家里偷偷要錢投入的。

與以往沉默的股民相比,掌握了社交媒體領導權的00后們在5月17日,聯手將帶有“iBox”的話題標簽沖上微博熱搜前十。

但這也反向加速了iBox藏品暴跌的過程:5月14日晚上,看到熱搜的人,覺得有暴雷的風險,都開始拋售。從暴漲到暴跌,一些接受不了大起大落現實的用戶仍不死心,他們惦記著再沖一波,畢竟品嘗過財富肥美滋味的人,難以下咽貧窮的生澀苦果。

也有為了轉嫁痛苦,微博私聊高強度辱罵其余個人散戶的。直到截稿前,iBox平臺的平倉價格雖然稍有回升,但總體還是大跌。人們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往往是社會折射人心的棱鏡。這些分享在社交平臺的經歷,或喜或憂,或漲或跌,將慢慢匯聚成一個群體的時代敘事,這種敘事,在iBox里很小眾,但放到整個社會中,卻極度大眾。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貪婪的欲念有關。這一波暴跌,實際早在5月9日,就有人在知乎大膽預言iBox必跌,給出的建議總結起來就倆字:快跑。

·來源,知乎@萬物我為先但就像葉文潔收到“不要回答”卻還是按下了發送按鈕,渴望財富的人們,也忘卻了那一句“投資需謹慎”。

當熱鬧散場,那些曾在微博圍攻文創客的狂信徒,如今已不見蹤影。

因為數字躥紅的欲望,也一樣因為數字冷卻。當一次次的暴跌不斷刷新人的心理價格下限,一切對財富的渴望,最后只能轉化為一種盡力止損的恐懼。畢竟,沒人會想到,這么多人入局,為什么最后虧的會是自己。沒人會想到,曾經被所有人看好的iBox,有大哥帶著自己玩的iBox,自己花錢進群的iBox,會在某一天突然價格大跳水,淪為熱搜的笑話。

也沒人會想到,自己辛苦打工賺來的錢、父母節衣縮食省下的錢,有一天會以一種數字形態消亡;更沒人會想到,一場金錢的游戲,竟會像吸D一樣讓人掛肚牽腸。

這一切,都像《點石成金》電影里的那場鬧劇一樣——老婆點了老母和小妾,老公點了能點的一切,最后卻房倒屋塌,死于自己手下。

但資本市場的玄妙,從來不以用戶的一片慘淡而轉移,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總有人穩賺不賠。iBox平臺。iBox的手續費是百分之五,也就是說,每有100元的交易流水,iBox就能穩賺5塊。iBox能維持如今的話題熱度,是漲還是賠已不再重要,它向所有人證明了NFT的交易價值,只要有人進去搏殺,它就能坐著數錢。這波iBox的暴跌,對用戶是壞事,對平臺是好事。而這種例子,在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屢見不鮮。從最早的狗粉絲巴不得孫笑川死,卻誤打誤撞成就了孫笑川的爆紅。再到玩家控訴原神和塞爾達的抄襲風波,卻讓原神成功出圈,僅僅外網的每月活躍人數已經高達4000萬。米哈游賺得盆滿缽滿,年終獎發多少至今我們仍不知道。

在小學生的讀物里,也記載了這一簡單的道理,與其當淘金客,不如當賣水人,穩賺不賠。所以在所有用戶哭泣的同時,iBox卻笑了,并且溫柔地和你說:這就是市場的運行核心,你明白了嗎?

設計/視覺 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