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周杰倫發文稱,自己此前獲贈的BAYC #3738 NFT 被釣魚網站偷了,并在文后附上“大家請小心”和“這不是愚人節玩笑”的標簽,周董該如何維權,這也引爆數字藏品的相關話題。
周杰倫丟的是好友贈送的NFT藏品“無聊猿”。2021年4月30日,上線時定價約200美元一個,當晚10000只生成卡通猿便售罄。作為NFT市場上最火爆的項目之一,NBA球星斯蒂芬·庫里、歌手林俊杰、賈斯汀·比伯、周杰倫、麥當娜等名人紛紛入手無聊猿NFT頭像。其中,賈斯汀·比伯入手的無聊猿NFT成交價更是達到830萬元人民幣。
據悉,該NFT從周杰倫地址轉出后,短短1個小時內便多次轉手,以當前價格計算,周杰倫被盜的NFT價值折合人民幣超320萬元。不好的消息是,專業分析認為,周董在付錢時,把私鑰授權給第三方平臺,沒想到這是釣魚網站,東西就被偷了。由于NFT隱私性的特點,找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明星參與推動下,這猴子背后是“炙手可熱”的財富神話。截至目前,在二級市場交易上,無聊猿NFT項目的總銷售額超10億美元,總市值超35億美元,交易人數破萬人,市場底價也近35萬美元。目前該系列售出的最貴的NFT售價高達人民幣1728萬元。
為何年輕人熱衷于花這么多錢買一個頭像?NFT其實是一種數字資產,在網上買賣,包括藝術品、房地產、音樂或視頻。近年來在國內,既有互聯網平臺巨頭入局,也有大批創業公司搭建平臺,吸引無數個人創作者、藝術家、博物館、大小品牌紛紛發布數字藏品。
甚至有人說,“萬物皆可數字藏品”。紫禁城太和瑞獸直購29.9元一只,你會不會買?近日故宮文化在阿里資產平臺數字藏品頻道上線的數字藏品也引發
拿不到實物,這是買了個寂寞?數字藏品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文化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記者
音樂消費領域的案例比較好理解。2021年,歌手胡彥斌經典作品《和尚》20周年紀念黑膠NFT在QQ音樂平臺發行,開創了國內主流音樂平臺發行數字藏品的先河,2001張限量數字黑膠唱片被迅速搶空。對于文博單位、景區等來說,把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相結合,數字藏品開發既為IP提供了新的展示和宣傳方式,也可獲取經濟效益。
數字收藏與現實收藏也處在碰撞之中。這樣的場景令人匪夷所思——當代中國超寫實畫派的領軍人物冷軍的繪畫作品《新竹》,被現場焚燒,并生成數字藏品,以40萬元成交。燒毀原作,是為了不給買家留下版權隱患,保證這個數字藏品是線上、線下唯一的作品。只有這樣做,數字藏品作品的市場價值才能最大化。問題是,若是祖傳玉佩要實現數字收藏,就要銷毀實物?
對創作者來說,按照和平臺的不同協議,一定期限內,數字藏品的每一次買賣,作者都會獲得版稅收入,藝術品在藝術家和大眾之間實現無障礙自由流通,吸引不少藝術家投身數字作品的創作。據報道,藝術家Pak創造了一個數字藏品項目,叫《Merge》(《融合》)。買家可以任意購買小球,不限數量。但一個買家最終只能擁有一個球——如果買了兩個《Merge》,兩個小球就會融合成一個球,球的體積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整個作品會隨著你的交易,不斷地發生變化。到今年2月,這個作品已經賣出5.8億人民幣,是目前成交收入最高的數字藏品。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藏品是對經典IP數字化運營的結果,消費者購買數字藏品,歸根結底是一種“文化自信、內容認可和收藏榮幸”。但如今我國數字藏品市場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在海量的市場空間里,數字藏品的價值很難具有唯一性,且未必有絕對稀缺性。
數字資產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之一,從理論上講,隨著元宇宙得以逐步實現,有望滲透包括文化藝術、服裝時尚、零售、地產等各個領域,其不穩定性和去泡沫化的過程,無法避免。目前,數字藏品存在權屬混亂不清、內容質量水準參差不齊以及消費者權益保障難等問題。當生產成本和復制成本低,稀缺性存疑的情況下,不少藏家仍篤信傳統收藏方式,暫不考慮數字收藏就不奇怪了。但如果買來不僅可以欣賞,還附加復制、發行、信息網絡傳播等等應用,估計會打開買方市場的“任督二脈”。
通過炒作、轉讓來賺取收益,由此引發的亂象也亟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李海慧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