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新展:世界博物館日,廣東精彩紛呈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即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前后,廣東多個博物館上新展。包括但不限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的《絲路光華:粵隴文物精品聯展》《繪冠南天——粵藏宋元書畫特展》;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的《農民運動的搖籃——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歷史陳列》;廣州藝術博物院的《藝海藏珍——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歷代繪畫精品展》;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的《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時代楷模彭士祿生平展》等。
新文創:文博數字文創推動“雙創”
5月18日,《廣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展》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廣東主會場肇慶市博物館拉開帷幕。
近年來,廣東省內各地文博單位圍繞嶺南歷史文化資源,秉持“讓文物活起來”“把博物館帶回家”,傳承好優秀歷史文化的根本宗旨,積極推動廣東文博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文創工作取得成效。
當天,主辦方發布了廣東多家博物館陸續上線的21款數字藏品。這些數字藏品在支付寶鯨探、阿里拍賣等多個第三方平臺銷售,合計發行數量約65000份。
新書發布:多位文學大家出新作
賈平凹長篇新作《秦嶺記》推出。《秦嶺記》中,賈平凹以筆記小說的形式講述了近六十個秦嶺故事。他書寫秦嶺山川里隱藏著的萬物生靈,河流里流淌著的生命低語,萬千溝坎褶皺里生動著的物事、人事、史事。當被問及將作品命名為《秦嶺記》的原因,賈平凹談道:“秦嶺最好的形容詞就是秦嶺。”
孫甘露則推出長篇新作《千里江山圖》。小說正文34章,全書24萬字。從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打撈出隱秘而偉大的歷史事件,用文學的方式去想象和呈現它的過程,重聚散落于歷史塵埃中的理想主義者,塑造他們的精神和血肉。
文藝創作:灣區文學新力量出列
5月18日,“灣區城市與青年創作”文藝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灣區各大高校、文化研究組織、文學社團的青年學者、作家代表就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論壇現場,林崗、江冰、張均、白楊、陳橋生、郭冰茹、張麗軍、趙普光、龍揚志、鄭煥釗、彭貴昌、唐詩人等評論家及青年作家們圍繞灣區敘事、城市文學、主題創作等話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重點挖掘了青年作家創作所呈現的新面貌、新氣象。
拍賣:春拍成績矚目,市場信心回來了嗎?
近一個月來,各大國際拍賣行陸續舉辦藝術品春季拍賣會,多件重要藝術家作品成交價格喜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張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最終以3.2億港元落槌,加傭金以3.70495億港元成交,再創張大千拍賣最高價紀錄;米開朗基羅首幅已知的裸體習作《男子裸體與人物素描》以2316.2萬歐元成交,約合人民幣1.64億元,創米開朗基羅個人最貴作品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