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博物館“廣彩正方形茶具” NFT發售照片 報道員供圖
羊城晚報訊 新聞記者黃宙輝、報道員粵文旅產業宣報導:5月18日,“廣東博物館數字藏品發布典禮”在“5·18國際性博物館”日廣東會場中山市博物館舉辦。主辦單位發布了廣東好幾家博物館于當日及后面發布的21款數字藏品。這種數字藏品在支付寶錢包鯨探、阿里拍賣等好幾個第三方平臺市場銷售,總計發售總數約65000份。此次發布典禮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具體指導,廣東省博物館研究會、粵港澳(廣東)文創聯盟籌辦。
粵博首嘗數字藏品“頭啖湯”
此次發布的數字藏品來源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魯迅紀念館)、南越王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東我國客家文化博物館、廣東藝術館、廣州市博物館、孫中山故居史料館、廣東民間手工藝博物館等企業。
據了解,伴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社會的到來,博物館藏品網絡資源在數字化層面的運用及探尋更加廣泛。《有關促進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改革創新的意見和建議》《有關促進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等我國系列產品出臺政策明確提出,激勵與數字文化創新企業協作,促進博物館發展趨勢網上數字化感受商品,與時俱進數字文化藝術產品與服務,搭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博物館散播管理體系,深入推進博物館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2年4月,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魯迅紀念館)初次試發售以館藏品元青花瓷人物圖玉壺春瓶、石灣窯陶瓷雕塑金絲貓、西漢獸面紋黃銅盉為原素開發設計的NFT數字文化創意產品。這種商品一經發售,即被搶購一空,為廣東藝術企業數字藏品發展趨勢之途邁開了試著與探究的第一步。
主辦單位表明,此次發布21款數字藏品是廣東藝術企業積極主動落實有關現行政策精神實質、進一步促進館藏品珍貴文物網絡資源活性及數字化運用的主要實踐活動與探尋。
數字藏品經二次創作設計方案3D渲染
新聞記者留意到,這種數字藏品都注重“開展二次創作設計方案3D渲染”。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魯迅紀念館)本次發布2款數字藏品。在其中一款“元磁州窯褐彩玄奘西行圖枕”數字藏品是以館藏品元磁州窯褐彩玄奘西行圖枕為原素,開展二次創作設計方案3D渲染。該瓷枕是非常典型的元朝瓷枕造型設計,正臉繪玄奘西行圖,底有正楷印款“李家造”,繪有西游記原著主題的元代瓷器,現階段只此一件,難能可貴。這款數字藏品將于5月22日在支付寶錢包鯨探服務平臺開售10000份。
南越王博物館本次發布數字藏品一款,是依據出土文物于南越周文王墓主棺室的頭箱中的角型玉杯開展二次創作設計方案3D渲染。角型玉杯由一整塊青花玉雕刻而成,呈透明色狀,部分有淡褐色浸斑,口呈橢圓型。西漢時出土文物的玉器皿不可多得,這一件角型玉杯無論在設計構思組成、技巧合理布局、原材料應用、方法充分發揮上面十分完善,稱得上我國漢玉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之寶。這款數字藏品將于今天在支付寶錢包鯨探服務平臺開售10000份。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本次發布“貨通iwc萬國”和“沉船打撈”數字藏品2款。第一款“貨通iwc萬國”,體現了入宋之后,對外開放溝通交流布局產生重點轉變,深海進出口貿易展現出空前的興盛。第二款“沉船打撈”,依據“東海I號”古翻船設計方案寫作。2款數字藏品于5月18日在廣東文投-蟾宮Digital服務平臺開售,各3500份,總計7000份。
由來: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