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上隆與其NFT(圖源:網絡)
提起NFT藝術品,首先闖進人們腦海的,往往是虛擬、高價、明星等詞匯。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從NFT出現后,藝術圈似乎打開了另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以不走尋常路的方式讓人大開眼界。
NFT碰上藝術,更甚干柴烈火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是今年最火爆的新事物之一,其“非同質化”特性意味著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
從某種意義來說,NFT是作品版權保護的絕佳載體。
因此,NFT受到了創作者、畫家、歌手、明星等藝術家群體的廣泛關注。
當一個作品被鑄成NFT上鏈之后,這個作品便被代碼永久賦予了一個無法篡改的獨特編碼,以確保其唯一性和真實性。
而拍下該NFT之后,買家/收藏者也擁有了一份獨一無二的NFT數字資產。
聽起來,似乎以后藝術品市場都可以與盜版和水貨絕緣了。
事實上,NFT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7年。
彼時,Larva Labs公司開發了一款像素頭像生成器,生成了約1萬個各式各樣的像素頭像,被命名為CryptoPunks,意為“加密朋克”。
2017年正值以太坊火熱發展之際,Larva Labs將CryptoPunks頭像掛上區塊鏈,并賦予其流轉收藏的價值。
這為NFT的誕生提供了契機。
同年,受CryptoPunks影響,一家名為Crypto Cats的公司推出一款名為“密碼貓”(CryptocKitties)的游戲,游戲里玩家可以通過一串代碼創造出一只獨一無二的“密碼貓”數字形象,這些密碼貓們的所有權都被存儲在以太坊上。
2017年底,以太坊ERC 721協議(非同質化代幣的編程標準)誕生,NFT也隨之出現。經過近四年的發展,2021年,NFT終于在藝術領域迎來了“爆發”。
在NFT的發展過程中,名人效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潮流藝術圈的村上隆。
繼去年4月暫時推遲整包拍賣其108件NFT作品后,近日,村上隆宣布推出其個人系列NFT的第二彈——「MURAKAMI.FLOWERS 2022」。
該系列共有 11664 個 NFT,均以像素風格來展現村上隆標志性的花朵圖案。
其中每件NFT 都會作為「Murakami.Flowers Seed」的種子發放,并在之后揭開 NFT 的真正造型。
知名NFT數據聚合平臺NFTGo.io監測,截至2022年3月30日,該系列NFT 24小時交易額超過476萬美元,增幅達341.70%,總交易額達590萬美元。
一天翻三倍,不得不讓人感慨如今藝術家聯名NFT的瘋狂。
多金、長于孵化明星的體育圈也不能免俗。
現役籃球球星,勇士隊的斯蒂芬·庫里也早已入局NFT,而其大部分的投資均與體育相關。
去年8月底庫里購入BAYC(無聊猿系列)和BAKC;12月24日,體育品牌Under Amor聯合庫里發行了5款「Genesis Curry Flow」球鞋系列NFT;他最新一筆交易則發生在今年的1月11日,購入某高爾夫球組織推出的LinksDAO NFT系列。
據推測,目前庫里的NFT持倉總價值已超過35萬美元。
NFT也開始卷席娛樂圈。
徐靜蕾與其NFT頭像(圖源網絡)
有細心網友發現,“才女導演”徐靜蕾Instagram頭像已更換為NFT小熊頭像。
通過追蹤其Instagram賬戶發布的NFT頭像,網友發現其Opensea(NFT交易平臺)賬戶顯示擁有795個NFT作品,僅論數量和頻次,徐靜蕾已屬于NFT中的“高端玩家”。她買入了庫里的猿猴NFT,現價值折合人民幣超100萬元。
現在的NFT,正如當初發行的猴票
作為新生事物,NFT以超乎常人認知的價格暴漲,合理嗎?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天的NFT有點像我們建國發行的第一批郵票,屬于先到先得,“稀缺性”進一步助推其價格的高漲。
“NFT類似于曾經的猴票。并不是猴票最值錢,而是(剛發行)什么樣的郵票都值錢。因為它既有歷史的開創性、稀缺性,也有藝術性,未來還能成為進入元宇宙的通證。大家要從線下的藝術收藏邏輯,慢慢進入一個線上的貨幣藝術的存證邏輯上去思考。最重要的是,NFT的好處是每一次交易都有明確的存證,其歸屬權和流動邏輯都非常清晰。”
一位不具名的藝術家也曾公開表示,作品得以“數字確權”后,NFT的確對整個創意產業起到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NFT其實是時代的產物,人類終于能把自己的一個想法、一個思考、一個創意變成一種數字通證。每一次交易,原創者都會得到一個回報,這是基于技術給我們今天所有的,尤其是創意的資產。”
從默默無聞到廣受關注,NFT已經逐漸掀起熱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蠢蠢欲動,嘗試收藏屬于自己的NFT藏品,以便成為潮流的寵兒。
新的交易憑證,和所有人都在探索的規則
事實上,當很多人還沒搞懂“什么是NFT”時,就已經有觀點認為“萬物皆可NFT”了。
那么,NFT對文藝、體育、娛樂、游戲、社交等行業究竟意味著什么?
TA會帶來什么新變化?
近期,全球第一本關于元宇宙美學的書籍《元宇宙力》正式出版。
北京尤倫斯UCCA Lab的 如花在野 藝術展也即將展出。
其作者元宇宙藝術家賈偉,對此也有深度的思考。
元宇宙藝術家賈偉(圖源網絡)
在他看來,現階段,數字藏品對藝術家這個群體而言,最大的價值或許是基于版權保護的NFT數字確權和交易。讓藝術家擁有自身作品代理權交易環節的永久回報成為可能。
“全球連接的數字市場則結合了畫廊、博物館、拍賣行和社交平臺的功能,可將藝術交易從神秘的巨型畫廊被半遮蔽的陰影中,帶到了一個更為開放透明的社區化數字平臺。”
賈偉認為,結合NFT,在元宇宙世界里,設計即商品,創意即產品,人類也終究會進入想象力經濟。
“無論在元宇宙世界還是NFT世界,人們所創造的每一個東西都可以被作為商品進行買賣。原來的藝術家、設計師會變成元宇宙世界、NFT世界的主角,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創造數字藏品,元宇宙世界里的美學會不會被重新定義?”
我們正迎來技術的巨大變革。
世界「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界限,似乎被極大地顛覆,或者說被重新定義了,而這必然引起生活方式的變化。
作為親歷者的村上隆、賈偉、徐靜蕾等人,甚至于包括近期因為NFT猴子頭像被盜的周杰倫,不知不覺間,已在新的科技浪潮里留下了印記。
在元宇宙的未來情境下,傳統藝術世界正迎來“數字藝術”這個破局者。
在相對中心化的評價體系中,如何建立一種多元開放、去中心化的價值共識,還需要時間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