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FT(Non-Fungible Token)是在區塊鏈技術支持下的加密數字憑證,用以記錄藝術品或收藏品等虛擬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具有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不可分割、可編程性、可追溯性、永久保存等特點。基于以上屬性,NFT能夠實現數字資產版權確權、賦能數字資產交易流轉,并為用戶提供收藏性、投資性與功能性等多種消費價值,構成元宇宙經濟體系重要底層設施。
圖 NFT項目流程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NFT對標數字資產、且具有獨特性
從原生代幣和應用代幣角度,原生幣是維持區塊鏈系統正常運行所需、體現權益的代幣(Coin),例如比特幣、以太幣;在區塊鏈系統上通過二次開發產生特殊使用途徑的是應用代幣(Token)。原生代幣可直接作流通媒介,應用代幣需有對標的價值物,背后是數字資產或某些權益帶來的潛在收益。
從不同類型應用代幣角度,是否同質化是兩者主要區別。同質化代幣(FT)是在特定場景中替代原生幣行使功能的代幣;非同質化代幣(NFT)是代表唯一數字資產的憑證,不能直接行使交易功能。類似發行股票,項目方多出于融資目的發行同質化代幣,每份股票之間并無差別,對標的價值物為一定權益;但非同質化代幣具有唯一性,即使同一項目的代幣之間也不能直接交換,除賦予持有者權益外,更重要的是它對標的特定數字資產
圖 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
NFT在快速被用戶接受,今年年初Opensea的日活用戶數創歷史新高。根據Dappradar數據顯示,2022年1月,OpenSea的交易額提升至44.91億美元,環比增長102%,交易量增加至281.63萬次,環比增長95%,日活用戶4.68萬人,創歷史新高,環比增長86%。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接受NFT數字資產,參與交易并擁有自己的NFT。
圖 Opensea 應用數據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盛證券
從海外NFT市場總體數據來看,年初市場NFT成交額回升,但仍沒有恢復去年8月的高位。今年一月的交易額達27.5億美元,環比上漲120.4%,繼去年夏天之后NFT市場被重新點燃。從平均成交價來看,從去年年底至今NFT的平均成交價保持高位,單手的平均成交約在3000美元左右。
從交易結構來看,NFT二級市場交易呈現主導趨勢。NFT的一級市場指的是項目方的發行市場,二級市場指的是NFT在用戶間的流轉交易。今年三月,NFT二級市場成交額是一級市場的7.1倍,去年四月僅為1.5倍,二級市場成交額與一級市場成交額之比連續上漲,趨勢明顯,意味著NFT二級市場交易逐漸成為市場主導,且頭部效應明顯。
圖 NFT成交數量(左)、成交額(右)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盛證券
圖 NFT平均成交價(左)、NFT市場活躍錢包數(右)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盛證券
圖 NFT交易結構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盛證券
NFT產品類型逐漸豐富,目前仍以藝術品/收藏品為主
根據Nonfungible的分類,主流NFT項目包括藝術/收藏品(Collectibles & Art)、視頻游戲(Video Games)、元宇宙(Metaverses)和工具類(Utilities and Finance)。其中,藝術及收藏品在市場上獨占鰲頭,2021年為NFT市場合計貢獻64%的銷量。除此之外,NFT在音樂(Music)、體育(Sports)等領域的應用亦方興未艾。
圖 NFT市場主要類型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Nonfungible
第二章 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2.1 NFT產業鏈NFT的創作、鑄造和流通應用構成行業完整價值鏈。產業鏈上游包含基礎設施層和內容創作層。前者指提供公鏈/側鏈、代幣標準、智能錢包等服務的底層技術商,后者即各界藝術創作者或IP方。產業鏈中游主要完成NFT的生產、發行及初次交易。其中,一類參與者為專業交易平臺,作為媒介連接技術商和創作者;另一類參與者為項目方,以自有NFT項目搭建平臺完成一級市場發行。產業鏈下游為NFT的應用渠道和二次交易,應用渠道包括策展、社交、金融等多種功能的平臺;二次交易平臺多橫跨一二級市場,貫穿產業鏈上下游,因此是NFT產業鏈的重要節點。
圖 NFT行業產業鏈全景圖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海外基于公鏈發行的 NFT 與國內基于聯盟鏈發行的數字藏品存在諸多不同之處,首先,NFT 與數字藏品的定位不同;其次,商業模式也有非常大的差異,體現在發行方式,定價方式、 交易方式上的不同。
價值與定位不同
數字藏品與 NFT 最核心的差異,在于價值與定位的根本不同。NFT 本身自帶多重價值屬性, 但目前被開發利用的價值主要為兩種:
(1)虛擬物品、數字藝術品的價值。作為普通虛擬物品而存在的 NFT,通過與現實或虛擬的藝術品、圖片、音樂、視頻等進行綁定,進而成為一種能為所有人所實際控制的, 并具備一定價值的虛擬商品或數字資產。
(2)新型金融工具/產品的價值。通過限量發行等手段使得 NFT 具備了稀缺性,承擔了 投融資工具、權益憑證等功能的 NFT 則被賦予了類似股票、有價證券的特殊金融屬性, 其自身成為投機獲利、資金融通的載體。
由于國內 NFT 的去幣化,NFT 更名為“數字藏品”。國內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被大幅弱化,與虛擬貨幣劃清界限,而是更強調 NFT 作為普通虛擬商品,放大了其藝術與收藏價值。從這個角度看,數字藏品是 NFT 應用中的一個子集。此外,在買家所享有的權益上,國內數字藏品與海外 NFT 買家具備的權益顯著不同。
一般來說,NFT 持有者享有較為完整的排他性的權益,對所購買的 NFT 具備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但國內數字藏品持有者所享有的權益卻是有限的,權利范圍視發行說明而定,如國內主流 NFT 發行平臺,通常規定數字藏品的版權由發行方或原創者擁有,除取得版權擁有者書面同意外,用戶不得將數字藏品用于任何商業用途。
發行與定價方式不同
海外主流 NFT 大多基于公鏈發行,故發行方式與交易的自由度非常高。海外 NFT 平臺種類繁多,PGC、UGC 活躍度高,一部分老牌 NFT 發行平臺以藝術家創作為主,門檻較高,如專注藝術品的 SuperRare 等;而在部分門檻較低的 NFT 發行平臺上,普通用戶也能夠參與NFT 的制作與發行,如目前規模最大的綜合 NFT 交易平臺 OpenSea,大多數 NFT 作品以個人原創為主,即 UGC 為主。
目前國內尚未有明文規定數字藏品的發行牌照或者發行資質,一般來說需要有相關機構的背書才可以發行數字藏品或者搭建數字藏品平臺。因此,不同于海外寬松自由的 NFT 發行模式與多元化的定價體系,國內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大多采取 PUGC 模式及少量 UGC 模式,主流的數字藏品發行方多為品牌、文創機構、博物館,或者與文化產業企事業單位有合作的知名藝術家等,發行方的準入門檻非常高,普通用戶基本無發行權限。如阿里巴巴、騰訊、視覺中國等公司所搭建的數字藏品平臺基本采用 PGC 模式發行數字藏品,或通過聯系藝術家進行創作與發售,未開放私人創作平臺。
圖 幻核平臺部分數字藏品的合作發行方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幻核App
數字藏品的發行審核機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版權保護。稀缺性是影響數字藝術品收藏價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數字產品可以被無限復制,數字藝術品的真偽辨別是一個難點。國內的數字藏品平臺對發行方的要求普遍較高,會對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確認,這樣避免誰都可以發布任何 NFT 導致的版權問題、以及作品良莠不齊的問題,保證了藝術家及其作品版權的真實性與質量。因此,相較于海外的 NFT,國內的數字藏品更注重合規化,在某些領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如版權保護。
在定價方式上,海外 NFT 的價格主要隨著市場行情與供需關系而波動,由于發行方的資質差別較大,不同 NFT 的價格差異非常大,高價 NFT 產品高頻出現。而國內市場為了防止投機炒作,以及潛在的洗錢風險,平臺通常采取統一定價的方式發行同批次的數字藏品,即數字藏品的定價權往往由平臺或合作的版權方掌握,主流平臺的數字藏品的發售單價在幾十元至百元不等,如鯨探平臺上的圖片類藏品的定價介于 18-29.9 元,發行量大致為 5000-10000份;騰訊幻核平臺上的數字藏品的定價大多在百元左右,限量發行幾千份。另外也有少數平臺會以盲盒發行、拍賣等方式進行定價。
2.2 技術發展技術層面
區塊鏈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仍不充足。從大環境出發,NFT 行業仍存在著一些固有問題。公鏈與聯盟鏈各具優劣勢,國內聯盟鏈雖然在能源消耗、內容監管方面具備優勢,但聯盟鏈本質上還是中心化或半中心化的機制,難以與國際公鏈進行接軌; 而公鏈的參與用戶龐大,生態難以管控、會面臨性能瓶頸,比如資金的來源仍存在溯源難的問題,NFT 產品經過一兩次交易很容易進行追蹤溯源,但一旦超過十次以上的換手交易,就很難去追蹤資金的來源,無法精準地識別資金來源是否是合法收入。因此,預計國內仍需時間優化技術,以及考慮是否要與國際公鏈接軌、跨鏈交易等。
流通過程
合規基礎上,發展二級市場和國產公鏈。二級市場的再創作、再交易能為NFT行業注入更高流動性,目前平臺由于防炒作的目的多不開放二次交易,但“鯨探”等平臺上現已支持有條件的轉贈。如果平臺規定日益完善化,有望在滿足合規要求的同時陸續有限放開二次交易、創作、贈送等功能,探索更多樣的玩法。
國產公鏈可補足行業生態,此前樹圖鏈(Conflux)、波場鏈(TRON)、小蟻鏈(NEO)等國產公鏈在區塊鏈市場的熱度中應運而生,但受限于國內環境及技術限制并未引起較大反響。我們認為,隨著國內區塊鏈應用技術的成熟,搭載國產公鏈或可成為擴大平臺交易輻射范圍的重要選擇。
NFT+附加權益
賦予持有者特定權益,NFT可成為維系發行方和用戶的紐帶,為平臺未來搭建綜合化社區提供原始用戶群。例如,數字平臺Ezek和周杰倫名下潮牌PHANTACi聯名推出的幻象熊NFT(PhantaBear),同時兼作Ezek Club的會員卡,持有者可享有不同等級權益。根據Ezek官網信息,未來會員還有望憑持有的NFT,進入平臺組織的虛擬演唱會或虛擬房產中,探索更多可能性。
圖 PhantaBear NFT持有者在四階段中的權益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2.3 政策監管行業主管部門及管理體制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ATIONAL INTERNET FINANCE ASSOCIATION OF CHINA,英文縮寫NIFA)2015年12月31日成立,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
相關政策
目前,國家對防范虛擬貨幣交易風險已推出大量政策進行規范,但針對 NFT 的法律性質、交易方式、監督主體、監督方式等尚未有明確的法律出臺,一方面導致數字藏品仍然存在大量炒作、非法集資等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也限制了 NFT 向二級市場的拓展。
表 國內加密貨幣政策整理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盛證券
第三章 行業估值、定價機制和全球龍頭企業3.1 綜合財務分析和估值方法圖 PE-TTM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
圖 指數PE/PB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
圖 指數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
NFT行業估值方法可以選擇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市現率、P/S市銷率估值法、EV企業價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凈資產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現金流折現估值法、紅利折現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無杠桿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凈資產價值法、經濟增加值折現模型、調整現值法、NAV凈資產價值估值法、賬面價值法、清算價值法、成本重置法、實物期權、LTV/CAC(客戶終身價值/客戶獲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圖 指數中主要上市公司估值對比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iFinD
其中OpenSea是對接NFT市場買賣方的交易平臺。買方和賣方分別對應OpenSea主界面的創造(Create)和探索(Explore)兩大基本功能。賣方完成創造并成功售出NFT,要經歷建立NFT項目集、創建或上傳NFT及選擇售賣三個步驟,并進行銷售版稅、定價方式的設置;買方通過探索功能,可以瀏覽平臺上的NFT資產,若搜尋到心儀產品,即可根據不同的售賣方式支付價款或發出競價。在這過程中,平臺方通過增加所支持的錢包和區塊鏈數量、提高上鏈資產體量和拓展資產類型等手段,承擔著實現交易便利最大化的職能,打造聚合市場。
OpenSea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交易中收取的傭金。在OpenSea上完成的每筆交易,平臺都將收取2.5%的銷售服務費。在NFT市場中,部分社區驅動、代幣治理的平臺會將獲得的服務費收入返還給用戶群體。但作為地位穩定的市場龍頭,社區治理不是OpenSea的營銷重點,團隊創始方掌握著控制權,全部服務費收入均為平臺所有。
3.2 行業發展NFT市場實現了從加密群體到主流群體的初步突圍,打開了娛樂、社交、興趣等更加可持續的市場。
圖 NFT用戶類型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海證券
圖 NFT用戶畫像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海證券
圖 NFT基礎設施層、資產端和渠道參與者舉例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國海證券
國內NFT行業起步較晚,自2021年二季度開始陸續有互聯網平臺進入,2021年三季度海外NFT市場的火爆帶動大廠紛紛入局,推出自己的NFT交易平臺。但由于國內外市場環境差異,上述平臺選擇的路徑與海外模式出現分化,目前多以數字藏品的一級交易為核心。
2021年是國內NFT市場元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1)起步期
早期以借鑒海外經驗為主。2021年4-5月,音樂版權行業已就NFT領域展開合作:4月,豆瓣音樂版權公司Vfine Music和流媒體NFT交易平臺CyberStop達成合作,音樂人可在平臺上發行NFT;5月火花音悅發布廠牌Free Spark,成為國內首家專注音樂NFT發行的機構,隨后音樂蜜蜂推出NFT板塊,為音樂人提供保護、交易、維權服務。
此外,綜合交易平臺NFT中國亦于5月上線,以UGC生態為核心,定位與OpenSea類似。我們認為,一方面音樂版權公司率先入局,體現出國內對NFT的認知尚且集中在版權保護,多作為自身業務主線的補充;另一方面,NFT中國在公鏈上線方便對接海外市場、豐富流動性,平臺模式參照海外經驗;整體而言,市場在借鑒海外市場基礎上嘗試。
(2)發展期
風潮漸起吸引大廠入局。隨著海外市場火熱,國內對NFT認知的深入,主要互聯網平臺開始推出自己的NFT交易平臺:阿里巴巴2021年5月通過阿里拍賣組織NFT拍賣,并于6月在螞蟻鏈粉絲粒發行聯名NFT產品,12月正式宣布將螞蟻鏈粉絲粒升級為數字藏品平臺“鯨探”;網易在6-7月已利用旗下文娛IP推出NFT紀念幣和盲盒,2022年1月推出網易星球·數字藏品平臺;騰訊于8月上線交易平臺“幻核”,首期限量發售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隨后騰訊音樂(TME)宣布在QQ音樂上線首批藏品。視覺中國在8月宣布利用NFT技術賦能500px社區后,于12月正式發布交易平臺“元視覺”。除此以外,京東、百度、字節跳動等均紛紛進軍NFT領域。
這一階段大廠布局腳步加快,發行內容拓展到基于自有IP或版權的各類數字藏品,分化出限量兌換、盲盒等形式,定位多為收藏展示等社交功能,與海外模式存在差異。
圖 國內NFT市場入場時間線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3.3 驅動因素技術創新
NFT+互動應用:以區塊鏈游戲、虛擬房產為代表的高互動性NFT未來可期。從國內現狀看,許多平臺已在App中為用戶藏品設置展館,但主要局限在藏品陳列、好友參觀等功能,互動性上稍顯不足。根據路透社報道,2022年3月騰訊參投海外區塊鏈游戲公司Immutable,率先公開涉足非數字藏品類的NFT領域,可見國內大廠已開始進行新一階段的布局嘗試。
借鑒海外來看,鏈游Axie Infinity和虛擬世界Decentraland都是各自領域的頭部項目。前者是卡牌策略對戰游戲,玩家收集、訓練、培養、繁殖小精靈Axies,既可以交易Axies和游戲土地獲益,又可以通過日常任務、玩家對戰等獲得代幣獎勵,如今已成為交易額排名第一的NFT項目。后者是基于以太坊的虛擬世界,用戶既可以使用代幣MANA購買、出租或出售虛擬土地(存在上限),并在土地上創建3D場景;又可以設計、穿戴或出售服裝、配飾和身體特征等虛擬形象元素NFT,以全新形象“生活”在虛擬世界中。
政策發展
國內NFT去幣化,更名“數字藏品”,法律性質、監督主體將逐步明確。國內政策禁止為加密貨幣提供交易、挖礦等服務,但NFT與加密貨幣并不完全等同。2021年9月,央行等有關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炒作行為。2021年10月,監管部門約談部分互聯網企業,相關企業的NFT平臺均刪去“NFT”而改為“數字藏品”。國內NFT的發展模式將去幣化,重點發展NFT數字產權證明功能在版權保護和資產確權領域的應用,建立數字藏品的發行、銷售、流通等方面的規則。
明星入駐
2022年1月1日,由周杰倫的潮牌PHANTACi與EzekClub聯名限量發售NFT項目PhantaBear(幻象熊),限量1萬個,單價約6200元,僅在40分鐘左右售罄,銷售額共計6200萬元。PhantaBear是通過算法隨機生成的一萬個數字收藏品,發行于以太坊,存儲于IPFS網絡。每個幻想熊都是獨一無二的,持有者不僅擁有這個數字形象,更是加入了幻象熊的社區,擁有了后續相關的特權。
圖 PhantaBear 介紹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不止“杰倫熊”,明星入局NFT將持續成為常態。隨著NFT的火熱,越來越多的明星參與到NFT的生態中,不少明星推出了自己的NFT系列。早期明星NFT主要還是國外明星,如賈斯汀·比伯、庫里,隨著2022年初Phanta Bear的火熱出圈,國內明星也紛紛推出自己的NFT,如潘瑋柏innocent cats,陳冠希2426C等。明星的粉絲基礎為NFT帶來了更大的出圈效應,NFT收藏者不再僅限于區塊鏈玩家,不少明星粉絲也加入進來,為NFT的推廣帶來更大的受眾人群;同時明星NFT項目也嘗試打造web3.0的生態應用,為元宇宙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圖 明星入駐NFT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大眾媒體介入
2021年12月24日新華社發行的數字藏品,為我國首套“新聞數字藏品”,精選2021年新聞攝影報道,如“建黨百年”,肯定了其作為數字資產的價值;2022年1月31日,CCTV-1《古韻新春》節目組、央視網聯合聯合湖北省博物館和QQ音樂,發布新春主題數字藏品“古韻傳承人”,該套數字藏品基于騰訊至信鏈,鼓勵我國未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數字資產確權等方向。
圖 媒體宣傳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3.4 競爭分析兼容性方面
從數量上看,OpenSea兼容的智能錢包、區塊鏈數量領先。目前,平臺合計支持MetaMask、Coinbase Wallet等13種智能錢包;支持Ethereum、Polygon、Klaytn三條鏈上資產。其中,Polygon作為Ethereum的側鏈,兩者可以彼此交互,進而緩解Ethereum的網絡堵塞壓力,實現交易的提速降費。后續,OpenSea還將推進與Flow、Tezos等區塊鏈的合作。
圖 各平臺兼容的職能錢包和區塊鏈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資產多元化方面
從總量看,根據官網顯示,在OpenSea上線的NFT項目集(Collections)已累計超過200萬個,包含的單個NFT產品累計超過8,000萬件。從類型看,平臺涵蓋藝術、藏品、游戲、體育等九種類型NFT,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選擇空間。
檢索算法功能方面
OpenSea允許用戶依據不同項目的特征檢索NFT。例如,對CryptoPunk和BAYC的購買者而言,給兩個項目所屬單品分類的標簽存在很大差異:CryptoPunks按照不同的膚色、發飾和配飾等分類,BAYC則在毛色、眼睛和面部動作等方面有所區分。根據發行方在鑄造NFT時設置的屬性,OpenSea為每個項目集添加了自定義過濾器,便于購買者對不同項目集中過濾檢索。
圖 不同NFT項目專屬的檢索過濾器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圖 三平臺對比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3.5 行業風險分析表 常見行業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1)行業政策風險:目前明確針對NFT行業的政策尚未出臺,若未來相關監管政策完善,行業發展或更加規范,NFT推廣和應用可能受到影響。且國內對加密資產領域態度謹慎,結合近期對互聯網及文娛行業的監管趨嚴,NFT在游戲、元宇宙等應用場景中或受限。
(2)NFT技術進步不及預期:NFT強調作品唯一性和真實性,若防偽技術未能有效迭代升級,導致未經授權產品在鏈上大量發布,平臺或創作者難以追溯認證,將降低購買NFT資產對用戶的吸引力。
(3)NFT交易變現能力不及預期:NFT主要通過數字內容的交易流通變現。在內容供給上,若由于審核機制不完善,大量內容參差不齊的作品充斥市場,或難以對用戶形成持續吸引力;在流通機制上,若二級流通渠道始終受限,導致NFT流動性下降,用戶購買NFT僅能自我收藏,可能導致NFT變現能力不足。
(4)NFT平臺安全性不及預期:NFT在版權領域的應用有賴于不可輕易篡改的特質,但OpenSea等交易平臺的賬戶仍存在被盜號,從而轉移賬戶資產的風險。若平臺防盜技術、后臺交易追溯能力不足,導致用戶NFT資產被盜后無法追回,將影響NFT的實際落地價值。
(5)法律認證問題:有關NFT資產的法律認定規范有待落地。一方面,數字內容的著作權、商用權等權利的讓渡問題相對模糊,一旦發生糾紛或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盜版NFT資產是否受法律相關約束、平臺或創作者如何維權,尚待完善的法律方案解決。
3.6 行情復盤自 2021 年 8 月海外 NFT 市場爆發以來,NFT 的總市值、交易額持續增長。根據 NFTGO 的數據顯示,截止 2022 年 5 月 22 日,NFT 市值達到 271 億美元,相較于 2021 年 8 月 3 日的 14億美元,市值激增 19倍,其中,2021 上半年平穩增長,2021 年下半年以來增速提升,但 2022 年 3 月以來增速有所放緩。
2022 年 3 月以來,NFT 市場的交易熱度有所下降。根據 NFTGO 的數據,2022 年 1-2 月NFT 市場的日交易額均值在5億美元以上,卻在3月陡然下降至2021年下半年的交易水平,交易活躍度也有所下降。根據 NonFungible 數據,2022 年 3 月以來,全球 NFT 市場的日度交易數量,由 2021 年 8 月日成交 22 萬個的峰值,下降到日均 1 萬個交易量。同時 NFT 的日活躍用戶數量也在減少,由 2021 年 8 月日活躍用戶數峰值的 10 萬人,下降到 2022 年 3月日均活躍用戶數量的 2 萬人。
圖 市值和交易量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NFTGO
圖 持有人和交易員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NFTGO
圖 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NFTGO
其中,藍籌指數是通過加權藍籌集合的市值(ETH/USD)來計算的,以反映整個 NFT 市場的表現。藍籌收藏品是 NFTGo 從基礎和數量上選擇的可靠且顯著的收藏品,具有良好的性能。
3.7 中國企業重要參與者元視覺
2021 年 12 月 26 日,視覺中國旗下的視覺藝術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元視覺正式上線。元視覺使用的是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長安鏈,擁有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每秒 處理交易數達 10 萬筆以上。平臺的推出將在技術、發行、運營等各個環節為藝術家賦能, 為視覺藝術數字藏品的藝術家、收藏家提供創作、保護、交易的全鏈條服務。
幻核
幻核是騰訊旗下的NFT交易軟件,于2021年8月2日正式上線。幻核首期限量發售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 ,幻核App顯示,騰訊這次發售的NFT黑膠場頻內包含李安、陳嘉映、李誕等十三個人物的語錄,用戶購買前可互動體驗,購買后可擁有專屬鐫刻權。
芒果數字藏品
2022 年 3 月 15 日,芒果 TV 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正式上線,目前暫時嵌入芒果 TV APP 首 頁入口。芒果數字藏品基于芒果自建區塊鏈“光芒鏈”發行,所有該平臺發售的藏品將通過 “光芒鏈”進行確權與溯源。光芒鏈是基于 Raft 共識算法構建的聯盟鏈,當前自建節點超 過 4 個,已在國家網信辦進行備案登記,目標是成為廣電體系下的通用性區塊聯盟鏈平臺。
3.8 全球重要競爭者OpenSea領銜,交易平臺一超多強。綜合性交易平臺OpenSea相對競爭對手優勢明顯,回顧近12個月主流平臺交易份額,除2022年1-2月受到LooksRare上線影響,OpenSea始終以超50%的市占率居于首位,且最高達到98%。其他主流平臺各具特色、不分伯仲,由于平臺熱點事件、頭部項目的差異,各平臺交易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其中,藝術平臺SuperRare和綜合性平臺Rarible在三四名位次輪換,月交易額大致處于1,500-3,000萬美元區間,峰值可達4,000萬美元。Foundation等其他平臺月交易額則約為500-2,000萬美元。
圖 主流交易平臺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研究所 Dune Analytics
圖 主流NFT交易平臺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中金公司 ChainNews
OpenSea
是對接NFT市場買賣方的交易平臺。買方和賣方分別對應OpenSea主界面的創造(Create)和探索(Explore)兩大基本功能。賣方完成創造并成功售出NFT,要經歷建立NFT項目集、創建或上傳NFT及選擇售賣三個步驟,并進行銷售版稅、定價方式的設置;買方通過探索功能,可以瀏覽平臺上的NFT資產,若搜尋到心儀產品,即可根據不同的售賣方式支付價款或發出競價。在這過程中,平臺方通過增加所支持的錢包和區塊鏈數量、提高上鏈資產體量和拓展資產類型等手段,承擔著實現交易便利最大化的職能,打造聚合市場。
LooksRare
2022 年 1 月 10 日,去中心化的 NFT 交易平臺 LooksRare 上線。去中心化的 NFT 交易平臺兼具 NFT 交易市場與虛擬貨幣發行平臺兩種屬性。因此,LooksRare不僅具備完善的基礎交易功能,還是首個社區至上的 NFT 交易平臺,通過發行 token 的方式,將收益與用戶共享。
Rarible
用戶可以使用 Rarible 平臺創建屬于自己的定制化 NFT 資產,購買和出售數字收藏品。RARI允許 Rarible 上最活躍的創建者和收藏者為任何平臺升級投票并參與管理和審核。
第四章 未來展望NFT+互動應用
以區塊鏈游戲、虛擬房產為代表的高互動性NFT未來可期。從國內現狀看,許多平臺已在App中為用戶藏品設置展館,但主要局限在藏品陳列、好友參觀等功能,互動性上稍顯不足。
在未來,傳統消費企業將進入NFT市場,同時區塊鏈游戲和元宇宙領域將驅動未來NFT市場行業的擴張。中國將逐步建立健全的NFT相關的交易規則,逐步開放NFT二級交易市場。
圖 NFT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 頭豹研究院
市場環境
監管環境或進一步規范。政策環境出于維護經濟金融市場秩序的需要,對虛擬貨幣及代幣的交易敏感性較高。NFT市場如火如荼,但尚未有明晰規范的監管體系進行約束,潛在的洗錢、融資等風險不容忽視。我們認為,NFT市場健康長遠的發展離不開監管的進一步規范。2021年起已有相關部門和組織制定行業標準、提出有關政策提議,具體在三個方面或將有監管深化:
(1)加強版權保護:NFT可以成為區塊鏈應用在版權領域的抓手。若NFT的版權登記和維權機制得到完善,制作、發行、銷售等環節的版權保護得到落實,在基于合規的前提下,NFT或能深入發揮在版權認證、打擊盜版等方面作用。
(2)加強發行管理:同傳統出版物發行類似,NFT發行中存在的違規不良內容有待監督和管理,培育健康向上的數字內容創作氛圍,促進對優秀文化的傳播,夯實良性的文娛行業生產基礎。
(3)加強交易監督:有關部門待出臺NFT交易平臺準入制度、提高行政審批門檻,強化對交易數據的監督管理,加強對非法投機行為的打擊力度。我們認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或能助推NFT交易監管落地。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809萬個,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61億個,交易金額876億元。數字人民幣具備中心化監管、政府信用背書的特點,將其與NFT應用結合,既可以規避海外NFT市場受以太幣等標價貨幣價值波動的風險,又能便利有關部門后臺監督。
Cover Photo by Milad Fakuria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