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鏈NFT數藏(shiliannft.com)報道,近段時間以來,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藏品可謂是迎來開門紅,率先開啟了藝術新潮。尤其是在國外NFT溢出效應之下,我國中小型企業、互聯網巨頭、金融機構、甚至傳統上市公司及大型組織也在積極搶占數字藏品布局,諸如秦儲數字藏品等各種數藏層出不窮,吸引廣大用戶關注。
對于普通人而言,數字藏品靠譜嗎?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厘清數字藏品的概念。據世鏈NFT數藏了解,數字藏品是使用區塊鏈技術通過唯一標識確認權益歸屬的數字作品、藝術品和商品,能夠在區塊鏈網絡中標記出其所有者,并對后續的流轉進行追溯,包括但不限于數字圖片、音樂、視頻、電子票證、數字紀念品等形式。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銷售了約456萬份數字藏品,總發行價值約1.5億元。在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的推動下,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大眾消費和觀賞方式發生了變化,數字藏品的新業態方興未艾。比如三星堆博物館推出文物數字藏品,國際奧委會官方授權的冰墩數字盲盒上演一墩難求,3.2萬網友秒殺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藏品《群仙賀壽圖》,足以見得數藏不僅契合了年輕人在數字空間的消費習慣,也滿足人們社交需求與價值審美。
那么數字藏品在哪里交易?就目前而言,主流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包括螞蟻旗下的鯨探、騰訊旗下的幻核、阿里拍賣、百度超級鏈、京東的靈犀、小紅書的R-數字藏品、視覺中國的元視覺、紅洞科技的紅洞數藏、網易的網易星球等。此外還包括許多小眾的平臺,如各地區博物館或者文旅公司推出的數字藏品服務。
不可否認,中國的數字藏品產業正處于起步和快速發展的階段,其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考慮到數字藏品的復雜性,需要更多的部門聯合合作,加快相關的立法和監督。但無論怎么規范,可以明確的是,數字藏品絕不能異化為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