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鏈nft報道(shiliannft.com),雖然精確確定加密藝術的生態成本有點不可能,但不同的估計可以讓我們了解 NFT 的碳足跡。例如,以太坊上單版藝術品的重量為 220 次(100 公斤)二氧化碳,這相當于 1 小時的飛行;據報道分析,大約 18,000 個 NFT的碳足跡相當于普通人 一個多月的用電量。
當技術進步促進了新的制造工藝時,技術對環境的影響使我們回到了工業革命,這種進展也標志著環境破壞的增加,尤其是數據中心和加密采礦對環境特別有害。
數據中心是網絡計算機的基礎設施,像谷歌或亞馬遜這樣的組織用于遠程存儲、處理或分發大量數據。當我們發送電子郵件消息時,我們的信息會通過其中一個數據中心,并且需要高能耗才能高效運行并冷卻設備。
數據中心占全球能源需求的 1%。據估計,大流行期間互聯網使用量的增加使排放量增加了多達 32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每個數字過程都會消耗能源,據納斯達克研究報告,全球銀行業每年消耗約 263.72 太瓦時的電力。
加密貨幣挖礦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環境后果,它的影響類似于數據中心,目前尚無法估計整個區塊鏈技術對環境的實際影響,因為它依賴于不同的措施、原因和使用的流程。
大多數 NFT 都是基于工作量證明挖掘過程在以太坊網絡中交易和存儲的。許多數字藝術家選擇以太坊進行數字藝術銷售,因為它是繼比特幣之后第二個更穩定可靠的加密貨幣,它旨在使用智能合約處理加密貨幣交易以外的數據,使其成為適用于不同類型使用的有吸引力的平臺。以太坊可以切換到股權證明共識算法,這將大大降低能源密集度,以太坊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在現有區塊鏈之上的第二層構建系統來減少碳排放和成本,通過這些系統,可以節省大量能源,因為所有交易都發生在鏈下,這意味著能源效率低的工作量證明機制最終可能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