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張圖片,每條推特,每個梗,都可以明碼標價。
去年12月,推特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將自己于2006年發出的第一條推特掛到拍賣網站Valuables上開始競價。推特的內容相當簡單,只一句話,“剛剛設置好我的推特”。目前,最高已經有人為其出價250萬美元。
根據Valuables的描述,購買這則推文即意味著買下它的數字證書。因為商品的全部數據都保存在區塊鏈上,所以能夠證明它是獨一無二的、經過作者簽名認證的推特,“這使它成為稀缺、獨特、有價值的商品,既可以作為一種理財投資,又附帶感情價值,并在收藏者與創作者之間建立起聯系。”
這種形式的商品被稱作NFT(non-fungible token),你還可以稱之為非同質化代幣、加密藝術或是數字收藏品。當然,也不要為有人花費250萬美元購買一條推特感到詫異,在如今的NFT市場,論商品形式,一條15年前的推特并不是最奇怪的;論成交價格,250萬美元也算不上金字塔頂。
2021年的這個春天,NFT正迎來它的黃金時期。
1
作為數字貨幣的頂梁柱,比特幣不用多做介紹,它是一種同質化的加密貨幣。
NFT的概念亦由此而來,它同樣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只不過相對于比特幣的無差別、可互換,每一件NFT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說,這個世界上只存在一條Jack Dorsey于2006年3月22日4點50分發出的推特,將其制作為NFT后,除了其本身,再沒有絕對意義上與其等價的物品。
互聯網時代的一切都能夠通過復制粘貼,拷貝出無數份,而NFT則制造出一種人為的稀缺,并通過這種稀缺獲得價值。換句話說,NFT不僅包括作品本身,更附帶有無法偽造的創作者認證信息,稍微類似于親筆簽名。買家購買的不是作品的版權或是使用權,而是能夠證明“我確實買了這么個東西”的數字憑證。
截圖誰都會,但由于這張圖片不包含帶有作者標記的加密憑證,所以一文不值
聽起來有那么點意思,但又覺得花費巨款購買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憑證”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對吧?這很正常,因為人的觀念不是一朝改變的,NFT的市場也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
2012年初出現的彩色幣概念,常被認為是NFT的起源。由于比特幣的腳本語言允許存儲少量的信息,這段信息又可以用來代表現實世界中實際存在的事物,所以有觀點認為,可以將實物與數字貨幣聯系起來,這種特殊幣被稱之為彩色幣。
彩色幣的交易方式等同于比特幣,但由于其聯系實物的獨特性質,又可以輕易與傳統的比特幣交易區分開來。因為這點,盡管比特幣在之后的更新迭代中沒有考慮過向這一方向拓展,但彩色幣的出現依舊為NFT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游戲業在NFT的應用上一直走在時代前列。以卡牌收集為主要玩法之一的TCG天生適合NFT,2015年上架的《Spells of Genesis》就將“有史以來第一款基于區塊鏈的手游”作為招牌,把游戲的經濟系統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到一起。
一度保持北美銷量排行第四的卡牌游戲《Force of Will》受此啟發,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宣布將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線上模擬對戰中。
再往后,2017年以太貓(CryptoKitties)的出現徹底打響了NFT的名頭。這款建立在以太坊上的游戲允許玩家馴養、交易形態各異的貓咪,每只貓咪又都是獨一無二的。最火爆的時候,整個以太網的網絡甚至都因為這款游戲崩潰,直到游戲團隊將貓咪的繁育費用翻了番——同年12月,最貴的一只貓以246.9255以太幣成功出售,折合美金約12萬元。
我們在2019年的時候曾報道過一樁“比特豬騙局”,其基本玩法就照搬自以太貓。
以太貓火爆的同時,梗也在NFT的持續升溫中找到實打實的商業價值。最早將悲傷蛙帶上區塊鏈的人或許很難料到,悲傷蛙那些千奇百怪的表情包會催生出專門的交易平臺——表情包誰都能用,但當其轉換為NFT形式時,它們就成為了世界上獨此一張的表情包,繼而具備了收藏、交易的價值。
Rare Pepe Meme Directory是一家悲傷蛙meme交易所,且聲稱有專門的專家鑒定表情包珍稀程度
應用方向基本明確,大眾認知逐漸普及,NFT在最近幾年一直以一種平穩的速度一步步挪進主流社會的視野,距離真正的爆發,差的不過臨門一腳。
2
2021年剛開始,就爆發了數場足以載入經濟學教材的重大事件,例如比特幣的狂漲,例如Gamestop股票引起的散戶和華爾街精英之間的戰爭,事后進行分析時,相當一部分觀點認為,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疫情之后,英美在內的各國政府選擇了發放貨幣刺激經濟的手段。
銀行賬戶里的現金多了,能夠出門消費的地方卻少了,短期之內,傳統的投資方案失去了吸引力,更多人在風險投資上變得大膽,進而將目光投向看似藍海的領域——NFT迎來了它的春天。
就在上周,數字藝術家Beeple(真名Mike Winkelmann)以6934萬美元的價格在英國著名拍賣平臺佳士得上賣出了其耗時14年創作的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他從2007年開始每天作圖一張,最終把5000張圖片拼接成一個316MB的JPG文件,并將其作為NFT出售。
或許你可以去找找原圖
據佳士得表示,這是該拍賣平臺第一次出售NFT藝術品,這一成交價格也成為了在世藝術家拍賣作品的第三高——連其本人都沒能預料到這一結果。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五個月前以不到10萬美元價格出售的一段gif短片《crossroads》也在上個月被轉賣,這次的成交價是660萬美元。
總的來說,這兩個月來,NFT幾乎呈井噴狀出現在各式新聞中。
馬斯克女友Grimes的10件NFT畫作在不到20分鐘內賣出了580萬美元。
美國搖滾樂隊里昂王族成為用NFT售賣專輯的先驅,他們三月初剛剛發行的《When You See Yourself》截至上周已經創造超過200萬美元的銷售額。
與NBA合作,將球星精彩一刻的短影片作為NFT售賣的NBA Top Shot更是在最近大火,整個平臺上個月的最高單日銷售額甚至超過4750萬美元。在這個一段勒布朗詹姆斯的短片就能夠轉手賣出20萬美金的市場中,幾乎人人都揣著一顆發財的心。
剛剛上架就售罄的卡包(短片以交易或者卡包抽卡形式獲得)
還有上個月我們曾提到過的,以300以太幣,約合56萬美金賣出的彩虹貓梗圖。用其作者的話來說,NFT為藝術家提供了一種直接從作品中獲利的方式,通過日益被重視的NFT市場,權利被交還到創作者手中。
3
確實,NFT市場前所未有的繁榮充實了不少藝術創作者的腰包,說它為藝術創作者們提供了物質支持,鼓舞了他們的創作動力,一點沒錯——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家就能夠齊心協力奔向“最好的時代”。
目前通過NFT獲利最多甚至一度感嘆“holy fuck”的Beeple在最近接受采訪時坦言,在他看來,NFT是一個泡沫。如果現在還不是泡沫,那么它很可能在將來某個時段成為泡沫,因為現在涌入這個領域的人實在太多。
除了不可避免的炒作之外,NFT本身也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一位游戲設計師在推特上發表觀點,一來,NFT的制作同比特幣,會消耗大量的電力,這勢必對環境造成影響;二來,有太多可選的方式讓錢流入藝術創作者的口袋,但NFT創造的交易市場更可能導致富人愈富的現象。推文最終獲得了三千多個贊。
一個最近的例子發生在知名插畫網站ArtStation上。3月初,該平臺宣布將把包括《光環》藝術總監、《刺客信條》藝術總監作品在內的一系列畫作加工為NFT,隨后迎來一眾用戶的強烈抵制,甚至被譴責為“積極嘗試摧毀地球”。
迫不得已,ArtStation只能在8號發表道歉聲明取消計劃:“很明顯,現在并不是平臺涉足NFT的好時機……我們認為NFT是一項變革性技術,可以為數字藝術家帶來重大且積極的改變。希望在將來的某個時候,我們能夠找到合理且環保的解決方案。”
站在藝術的角度,也有人引用大衛鮑伊早年接受采訪時闡述的觀點表示擔憂:“藝術機構將特定的聲音從旺盛的藝術創作中選取出來,再通過制造一種單一的聲音來扼殺這種創作環境,從而延續藝術是少數天才的特權而非所有人的東西的傳統觀念。”
他們憂慮,渾身沾染著錢味的NFT是否會在自由創作的互聯網環境中擔當這一不光彩的角色。
4
英國匿名涂鴉藝術家Banksy以諷刺性街頭藝術聞名世界,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白癡》在2007年印刷出數百份,描繪了一眾“上流人士”為一幅畫作在拍賣場中競相出價的場景,畫作上只一句話“我不相信你們這群白癡真的會買這狗屎玩意” (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hit)。
3月4日,一家名為Injective Protocol的區塊鏈公司以大概9萬5千美元的價格買到一幅當年發行的印刷作,并直播將其燒毀,隨后將作品以NFT的形式掛到拍賣行,最終以228.69枚以太幣,約合4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他們認為“燃燒畫作”本身就是對藝術的一種表達,更罔論早在2018年,Banksy本人就安排過將拍賣現場的畫用切紙機切碎的藝術活動。
通過物理上的毀滅,作品的價值轉移到虛擬世界中——明晃晃的美元似乎佐證了這一觀點,用他們的話來說,這件NFT研究了“如何從諷刺中創造價值”。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Banksy是位隱藏在幕后的匿名作者,事后有人聯系到Banksy的認證機構,詢問NFT版《白癡》是否得到Banksy的認證,結果得到了Banksy本人從未授權,也從未以任何形式參與到NFT制作中的回復——
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屬于NFT的奇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