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世鏈nft數藏(shiliannft.com)
所謂的數字藏品,也就是NFT在國內的稱呼。2021年,全球NFT市場迎來了一次大爆發,但同時在國內,一樣也誕生了多個火爆的平臺。
不同于海外與數字貨幣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市場,國內的數字藏品與數字貨幣徹底劃清了界線,且走出了一條特點之途,二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那實際有什么不同呢?
01
6月中旬,人民網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篇名叫《數字藏品=NFT?有關聯更有本質區別》的文章,實際闡述了國內數字藏品與海外NFT的差別,同時依據事實依據表明了將來數字藏品的發展。
而海外的NFT卻是不受管理、不受控制的,沒有任何人、組織或是法律監督機構能夠開展監管,由于其數據是基于公鏈的,對所有人都開放,任何人都可參加、獲取數據、推送買賣等;
而國內的數字藏品大多都以聯盟鏈為基礎,是由政府構建的基礎設施,由國家統一管理,盡管在監管力度上更嚴格,但是也更為安全可靠。
在發行的藏品內容上,海外的NFT沒有經過版權的合規審批,而國內規范的數字藏品一定要經過內容審核才能上鏈公布,版權意識更高,升值空間更大。
然而,即使如此,我國的版權合規難題也亟待規范。
今年4月20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公開開庭審判了原告奇策公司與被告某科技公司損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并當庭宣判:被告馬上刪掉運營的"元宇宙"平臺上公布的"胖虎打疫苗"NFT作品,同時賠付奇策公司財產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4000元。
也為該行業的版權保護帶來了一個樣本,被告做為數據作品交易服務平臺,未盡到核查注意義務,存在主觀過失,其行為已組成協助侵權。
有專家認為: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存證,完成基本確權,并頒布健全從應用、開發、維權、協商到買賣的產業鏈的技術解決方案,提升確權維權的效率,極大減少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的成本。
02
目前,我國數字藏品的前景十分寬闊。
在目前元宇宙與IP經營的熱潮下,依據數藏中國數據,預估我國數字藏品交易市場將于2-3年里達到500到800億元,潛力巨大,進入數字藏品的公司也愈來愈多。
而數字藏品市場的長久健康發展,有賴于版權方、設計方、平臺方三方權利義務的均衡。
即使是這樣,我國市場目前依舊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對于數字藏品買賣的監管政策并不完善,因而供求市場展現出割裂的兩極化情況。
一方面,為了避免數字貨幣、預防投機炒作和金融化風險等,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大廠旗下發布的數字藏品買賣平臺基本選用PGC(專業生產內容)方式公布數字藏品,即由平臺按時公布優質IP的數字藏品,發布產品次數有限,同時關閉了二級交易市場。
另一方面,因為數字藏品的二級買賣并未被明文禁止,部分數字藏品買賣平臺選用PUGC(允許經審批的創作者公布數字藏品)或UGC(允許平臺客戶公布數字藏品)方式。
與此同時,國內權威背書的數字藏品買賣平臺的發布產品次數低、標價低且未開放二級市場,平臺展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因而數字藏品買賣平臺掌握大量議價權。
將來,隨著我國數字藏品的監管政策不斷完善,數字藏品的公布方式和二級交易市場也將進一步完善,數字藏品的核心競爭力將由發行方背誦向內容質量、運行體制等因素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