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鏈nft數藏報道(shiliannft.com),圍繞NFT和加密采礦的環境影響進行了很多討論。在鑄造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代幣因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碳而臭名昭著。盡管參與該行業有許多積極因素,但仍有很多人出于環境考慮而選擇不購買其產品或不投資。
用于鑄造NFT的5大綠色區塊鏈
特所思(Tezos)
特所思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源區塊鏈,它使用PoS,執行點對點交易,并作為部署智能合約的平臺。近年來,特所思區塊鏈在每筆交易的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提高。2021年,每筆交易所需的電量比2020年減少了不到30%。
特征:
特所思使用戶能夠創建DeFi應用程序、游戲和NFT。
鏈上治理系統;網絡可以在不需要硬分叉的情況下發展。
可持續、安全和可擴展的區塊鏈。
由于可持續性,優先考慮創新。
阿爾戈蘭德(Algorand)
阿爾戈蘭德是一個去中心化、開源、無需許可的網絡,旨在解決區塊鏈的速度、安全性和集中化問題。為了創建一個負碳網絡并提高阿爾戈蘭德的整體可持續性,該協議的設計中沒有包含采礦。2021年,阿爾戈蘭德基金會宣布區塊鏈是完全碳中和的。
特征:
低交易費用和高交易速度
能源效率和長期生存能力。
可擴展且可訪問的網絡
恒星(Stellar)
著名的加密貨幣Ripple的分叉導致了恒星網絡的創建。恒星共識協議基于對通過可靠節點網絡進行的交易的身份驗證,可作為開源軟件使用。恒星的網絡代幣Lumens以不到一美分的價格促進了交易,而且效率很高,從而減少了碳足跡。與絕大多數其他系統相比,恒星的身份驗證周期更短、更快,這有助于降低價格并減少使用的能源量。
特征:
更短更快的認證周期。
恒星不對使用其網絡的個人或機構收取任何費用。
涉及多種資產和多個國家的交易可以更快、更容易、更便宜地完成。
雪崩(Avalanche)
雪崩是一個促進快速交易、經濟成本和生態友好的區塊鏈平臺。雪崩提供了一種架構,可以將個性化的區塊鏈部署為子網,無論它們是公共的還是私有的。這些子網每秒可以處理大約4,500筆交易,成本低于以太坊。
可擴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和能源效率。
權益證明(PoS)是一種共識機制。
根據加密碳評級機構的數據,雪崩區塊鏈使用了比特幣使用量的0.0005%。
卡爾達諾(Cardano)
卡爾達諾是一個PoS區塊鏈平臺,整體上明顯更有效,并與更傳統的PoW系統競爭。卡爾達諾被定位為以太坊的自然替代品,其目的之一是為目前無法獲得此類服務的人提供銀行服務。
特征
PoS機制可顯著降低能耗。
需要顯著降低硬件投資,但卡爾達諾交易與使用PoW系統時一樣安全。
結論
正在努力確保NFT具有可持續性,從減少各種區塊鏈的能源消耗到使用不可替代代幣的概念來推進可持續發展計劃。特所思、卡爾達諾等網絡的實施有可能使NFT顯著提高能源效率,并且通過后續研究,可以實現完全碳中和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