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年代為Web1.0時代(PC互聯網),撥號上網,人們初次接觸網絡。大多數人都覺得互聯網是個大騙局。
2000年,互聯網泡沫剛剛破裂,百廢待興,許多互聯網巨頭開始迅速崛起,群雄逐鹿,這是Web2.0時代(移動互聯網)。
2020年,NFT伴隨著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而來,我愿稱之為Web3.0時代(去中心化互聯網)。
這個18歲小孩(Fewocious)借助NFT賣出了3000多幅畫,第一年就收入1800萬美金,徹底財富自由。而就在三年前,他僅僅只能靠販賣個性貼紙來勉強度日。
國內著名藝術家冷軍先生于今年三月份成功賣出了第一幅NFT作品,并且現場焚燒了作品的實體版。
NFT猶如深水炸彈,今年在藝術圈里徹底爆開。藝術圈子開始瘋狂,敏銳的資本市場也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各種NFT平臺開始大興土木,國人NFT平臺剛剛起步,諸如ibox,Punk Network,NFT中國都還沒走上正軌。
這背后的邏輯、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我都看出了端倪,想和大家討論討論,也希望能找到屬于國內NFT的圈子。
有什么問題,也歡迎大家直接留言,有問必答。
NFT與藝術圈子的完美結合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①現代藝術家的變現窘境
大部分新生代藝術家基本以數字藝術為載體,涉及原畫、3D建模、動畫等。
數字作品一直沒辦法進行數字認證,產生不了任何收藏價值,造成數字藝術家的現狀就是嚴重缺乏變現渠道——加入工作室接單子、開課或者販賣藝術衍生品成為了他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但是這三種方式都會給藝術家創作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加入工作室、接單子,只能順著甲方爸爸的意思,創作出讓甲方爸爸滿意的作品,藝術家自己的想法基本得不到完美表達。
開課,會孵化出大量風格和自己類似的同行,讓自己創作的東西不再獨特,是一種透支自己未來的行為。
生產藝術紀念品,則需要找到生產廠家打樣生產,打包發貨,非常麻煩且收益不穩定。
藝術圈子接觸到NFT后,相當于久旱逢甘露,充分表達自我風格的作品終于能夠通過NFT順利變現。
②NFT的特性與藝術品的特性不謀而合
NFT技術可以賦予任何物品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不可復制且全球唯一的收藏價值。
不可篡改,體現在NFT的鑄造誕生、交易轉移等一切行為都會在區塊鏈上公開展示,所有過程都將被一一記錄。
不可分割,體現在NFT作為代幣本身,只能作為獨立單位存在,不能等分切割。
不可復制,體現在每一個NFT都有只屬于它自己的身份ID、誕生地址以及之后的任何變更歷史,這些信息可以永久追溯,永久記錄,無法復刻。
而這幾個特性,就注定了每個NFT的唯一性。洽洽也是這種唯一性,與藝術品本身特性不謀而合。
③NFT給藝術品帶來的成交方式的變化
一場拍賣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宣傳以及組織。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動輒幾十上百萬,這注定是有錢人的世界,普通人根本沒辦法積極參與。
但是有錢人跟普通人都是人,大家都有七情六欲,都想擁有一些具有收藏價值的東西。
而NFT改變了收藏品行業規則,讓收藏品不再只是有錢人的游戲,怎么做到的呢?
一副制作精良的藝術品,藝術家希望至少能賺到10萬美元。在以前,他需要將這幅作品放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展覽、宣傳,提高作品名氣后,找到合適的買家進行洽談。而因為藝術品本身的起步價格比較高,交易談判流程繁瑣,很多藝術家根本沒辦法妥善處理,需要另外花錢找到專業的代理機構進行溝通,無形中提高了藝術品的交易門檻,也增加了藝術家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而NFT能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既然10萬美元很難賣,那么如果把它通過NFT方式,鑄造出限量10個NFT,每個NFT都擁有同樣的收藏價值,每個標價1萬,門檻一下子就降了90%。但是由于數量稀缺性,并且每一個NFT都有獨特的編號,總的收藏價值并不會下降,甚至有可能提高。
只要這幅作品鑄造的NFT數量設限,那么它就能像限量款奢侈品一樣進行流通。
說到這里,聰明的同學就應該明白,為什么現代藝術家開始集體擁抱NFT了。
而涉及到NFT、區塊鏈和藝術品的結合方式,還有迭代升級、融合鑄造等高階且迷人的玩法,這個留到以后再說 。
并且,限量發行的NFT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創造社群。
現實世界中的藝術品,當被買家拍下后,大部分都會被安放在買家的私人地點,基本不會再流通,通常也不會再獲得曝光。這是一種買斷行為,買家付出金錢之后,賣家將作品的所有權轉移,并且之后雙方不會再因這幅作品產生任何交互,俗稱一錘子買賣,受眾范圍小,圈層文化極弱。
而NFT卻能為藝術家們輕而易舉地創造出屬于他自己的社群。
舉個例子:如果畢加索還在世,但是他一幅畫要賣1000萬美元,一個鐵粉買完他的畫后,基本這幅畫的歷史使命就結束了。
而當畢加索將一幅畫鑄造成100個NFT,每個NFT初始價格10萬美元。那么他還是能收到1000萬,并且還收獲了100個持有他畫作的粉絲,而這個團體成員之間就形成了社群文化。通過NFT降低購買門檻,能在不影響總體收入的情況下,大幅度地提高自己藝術品的受眾規模,這就是NFT賦予藝術品的創造社群的能力。
④NFT版稅能夠讓創作者因為藝術品的升值而獲得額外收益
達芬奇的救世主賣出了4.5億美元;你花69塊錢抽到的Molly隱藏款轉手賣了200塊錢。
這兩個行為都有同樣的特點:
你轉手賣出的利潤再高,也和原作者毫無關系。
而NFT藝術品又帶來了一個新概念:版稅。
NFT藝術家可以在鑄造NFT的時候賦予版稅屬性,目前來講基本是在10%左右。
當劉二狗花1000塊錢買來了NFT,并且20000塊錢賣給許三多。那么20000塊錢的10%,也就是2000塊錢,會打給創作者。
而這個版稅得以實施,也是受益于NFT的所有轉移、交易行為都是全網公開、全網可查的特性。
說得夸張點,如果達芬奇當年將自己作品做成NFT,設置20%的版稅,那么幾百年之后,他的后代基本就能因為他的一副畫作的不斷升值、轉手而衣食無憂,這是一份永久持續的收益。
總結
關于NFT跟藝術圈碰撞出的火花,我這里就已經解釋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我會繼續給這個NFT專題輸出觀點,希望能找到感興趣的人一起探討。
下一篇文章會分析NFT與明星網紅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