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鏈nft數藏報道(shiliannft.com),有誰在玩數字藏品?數字藏品對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意義?數字藏品是數字經濟與元宇宙發展的產物,是基于區塊鏈技術進行唯一標識的數字化文創產品,涵蓋繪畫、圖片、音頻、視頻、三維模型等多種內容形式。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數字藏品可實現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憑借相關底層技術所賦予的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不可復制、可追溯等特性,數字藏品成為具有收藏價值和現實資產屬性的數字資產,受到市場和收藏者的熱捧。
毫無疑問,年輕消費群體是數字藏品的追捧者。魏鵬舉和徐婉玲都認為,Z世代作為網絡原住民,對網絡世界的接受程度要比上一代人高得多,對虛擬經濟有更高的認知度與認可度。
數字藏品的概念源于國外大熱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將區塊鏈技術的特性賦予數字藝術品,讓虛擬物品擁有不可篡改的唯一憑證。
據了解,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NFT交易市場,如Opensea 、Rarible、SuperRare等。而在國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9月24日發布的通知,則全面禁止與虛擬貨幣結算和提供交易者信息有關的服務,因此NFT的數字藏品不能在國內進行交易買賣。阿里、騰訊旗下的數字藏品平臺都明確表示,用戶不得將數字藏品用于任何商業用途,請勿對數字藏品進行炒作、場外交易。
為此,魏鵬舉多次強調:“目前鯨探平臺上的產品定價屬于非盈利的定價,價格都維持在成本線上。對于已經推出數字藏品的博物館來說,相關收入僅占極少的一部分,對博物館線下文創收入而言沒有任何影響。”這一觀點在早前曲江文旅發布的一則股票交易異動公告中得到證實,公告顯示,近期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西安城墻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等分別推出數字藏品,目前該項收入在公司年度營收中占比尚不到1%。
除此以外,藝術品的創作者也是數字藏品玩家陣營中的一員。徐婉玲就從身邊的藝術家朋友中獲取了許多關于數字藏品的信息。“他們從學術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將數字藏品的區塊鏈技術與自己的創意結合,使其藝術品在虛擬世界中得以呈現,并能夠躋身NFT數字藝術收藏品之列。”
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文化產業生產要素、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治理體系的重大變革和重構,考察發展迅猛的數字藏品市場,可以得到一些有意義。
1.數字藏品充分體現了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數字文化產業基本特征。作為數字文化創意產品,數字藏品立足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素材和題材范圍包括文物、非遺、書畫、影視、動漫、游戲、時尚等等,涉及所有文化藝術類型。數據化、虛擬化擺脫了物質載體的約束,只要有足夠的創意,就有永不枯竭的資源,可以永無止境地創造文化需求和滿足文化消費。
2.數字藏品革新了文化產品的生產組織方式和市場流通方式。擁有 IP 的文博藝術機構,擁有數字技術和線上交易通道的互聯網平臺,擁有策劃設計專長的文化創意群體,擁有數字審美習慣和虛擬資產投資意愿的文化消費群體,集結在數字藏品的產業鏈條,在線上形成產業集聚,共同完成了數字藏品創意、設計、打造、發行、消費、交易,甚至不需要物流參與。我國強大的產品制造能力,在虛擬經濟領域表現得同樣強大。
3.數字藏品為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行模式。以非遺為例,為數眾多的非遺項目經濟上難以為繼,豐富的文化資源并不能直接為非遺傳承人實現創富。山東省藝術研究院數字賦能實驗室以非遺項目濟南皮影戲為元素創意打造的數字藏品,2022 年初成功發行7000 枚,傳承人從發行平臺分賬近 10 萬元,相當于疫情期間辛苦一年的演出收入,而且不需要任何實體的物料,讓準備采購一批牛皮制作產品的傳承人驚喜不已。數字平臺實現了新的產業分工,降低了參與門檻,為傳統文化資源提供了低成本高收益的可行商業模式,正是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體現。
講到這里,相信大家對有誰在玩數字藏品,以及數字藏品對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意義,有了一定的了解。總的來說數字藏品并沒有交易屬性,更多是一種品牌傳播的創新手段,而且數字藏品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體,是數字版權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