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exels
一家不知名的初創小公司,乘上了區塊鏈的東風,做了一款畫質簡陋、玩法老舊的2D游戲后火了,創始團隊輕松實現財富自由——懸崖上被風口吹起的“豬”,這可能是對NFT游戲最普遍的印象。
最近,這一印象可能不管用了。
在最新一輪的融資中,香港NTF游戲公司Animoca Brands獲得了65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22億美元。其投資方除了到處刷臉的幣圈名人孫宇晨,還包括育碧、紅杉中國、Com2uS等知名游戲廠商和投資機構。
被游戲行業和資本看好的同時,Animoca Brands也是NFT游戲最活躍的投資方之一。不完全統計,Animoca Brands在過去3年進行了70余次投資,用戶過百萬、收入2億美元的《Axie Infinity》的最大投資方正是Animoca Brands。
在雄厚資金的支撐下,GameLook也注意到,NFT游戲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拋棄“小而美”,轉向重資產的趨勢,一如游戲行業的精品化。如拿到超過180個足球機構的球員官方授權的體育NFT游戲《Sorare》,以及主打UGC、官方對創作者零分成的《The Sandbox》等,正轟轟烈烈地嘗試掀起新一輪的游戲業變革。
流派一:價值移情法,IP授權一招鮮
與一般游戲不同,NFT游戲的NFT屬性,一直被視作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NFT作為一種非同質化代幣,其作用為固化玩家虛擬財產的價值,起到直白、清晰的確權作用。這一形式解決了在多數網絡游戲協議中,玩家只擁有賬號使用權,不擁有所有權的痛點問題。
但是,NFT和NFT游戲的核心問題在于價值的公允性,即只有交易雙方都認可的情況下才擁有價值。而交易雙方的認可,又源自社會公認價值物的背書,這也是很多人認為,一只缺乏美感,由簡單算法隨機生成的虛擬貓,并不具備價值的原因。
品質與主流游戲產品尚有差距,NFT屬性彰顯又不夠明朗,NFT游戲要怎么吸引真正的玩家,而非投機者呢?
在這件事上,NFT游戲和傳統游戲廠商做法一致:砸錢。目前主流的一大流派是砸錢買IP授權,用國際頂級IP的影響力招攬玩家。
如文章開頭提到的足球區塊鏈游戲《Sorare》,就和皇馬(Real Madrid)、利物浦、尤文圖斯、法國和德國足球聯合會達成了合作,得以在游戲中推出上述機構旗下球員的卡牌。在未來,《Sorare》甚至規劃讓全球20家頂級足球聯盟和50家一流協會全部加入。
IP打法的確立竿見影,《Sorare》運營負責人Thibaut Predhomme就曾向媒體透露,公司在2021年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增長”,今年1月至9月期間,《Sorare》平臺卡牌交易金額就超過1.5億美元。其中最具典型的是球星C羅的卡片,今年3月的成交價格更是達到24.5萬歐元。
同樣,一直拿錢一直撒錢的Animoca Brands,也計劃推出“結合超級IP的REVV Motorsport賽車游戲生態系統”,該生態下擁有《F1? Delta Time》《MotoGP? Ignition》等多個獲得IP授權的賽車NFT游戲。
流派二:勇當創新先鋒,與Metaverse一起改變世界
吸引玩家是游戲的天職,吸引到之后呢?NFT游戲究竟有何不同?
數字資產市場調研公司Delphi Digital創始人Piers Kicks認為,NFT游戲和它背后的區塊鏈加密技術,將成為Metaverse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將為游戲和娛樂行業帶去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
Piers Kicks的理論依據是,NFT正在通過自主的經濟系統、開放的創造者經濟,和通用的數字展現和所有權奠定基礎,讓全球70億人在將來,能真正選擇完全在線,并參與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虛擬經濟。
GameLook翻譯一下,當全社會虛擬化時,虛擬的NFT自然會更有價值。
再簡而言之:你的時間真的很值錢。
現在投身Metaverse,未來會獲得巨大回報只是誘惑的一部分,因為這一理論無法解決“零和游戲”的問題,在經濟層面,歸于虛擬的NFT游戲終將扮演的角色不是財富的創造者,而是搬運工,起到財富再分配的作用。
真正有魅力的,是NFT游戲和區塊鏈技術,給Metaverse帶去的去中心化前景,玩家無需再擔憂自己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會在某一天某一時刻化為虛無。NFT游戲和Metaverse的結合,將有望給玩家提供一個真正意義上“永生”的線上社區。
這也是拿著《我的世界》《Roblox》相同劇本的NFT游戲《The Sandbox》,想要成就的一番事業。
和許多主打UGC的沙盒游戲平臺類似,《The Sandbox》向玩家提供了創造和分享游戲的功能。但有所不同的是,《The Sandbox》推出了對創作者不僅不抽成,還成立基金予以獎勵的政策。
與此同時,創作者利用《The Sandbox》創作的作品,不僅僅可以在《The Sandbox》流通,同時也能在游戲外售賣。
而由創作者創作的素材,未來還能夠成為其他游戲的創作素材,比如被作者或者其他購買后創作者,用于《我的世界》《Roblox》新游戲的開發,實現多游戲互聯的Metaverse。
流派三:剝離單一標簽,添加擁有、交易和娛樂屬性
除了IP、Metaverse,最“古典”的網賺類NFT游戲,也在嘗試開發新玩法嗎,豐富NFT游戲的可玩性和自由度,在社區資源尋找新的出路。
比如用戶規模超過100萬的《Axie Infinity》,在公眾視野中聲名鵲起,靠的就是一支講述菲律賓人民靠《Axie Infinity》“勤勞致富”的紀錄片——《玩到賺:菲律賓的NFT游戲》。
和最早一批NFT游戲代表《迷戀貓》類似,《Axie Infinity》的主要玩法是購買寵物“精靈”并養成。二者之間最大區別在于,《Axie Infinity》加入了戰斗部分,可玩性大大增加。
當然,由于《Axie Infinity》與菲律賓游戲公會Yield Guild展開了深入的合作,推出了精靈租借服務,《Axie Infinity》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濃烈的網賺風格。
在2017年成名作《迷戀貓》之后,今年9月NFT游戲開發商Dapper Labs拿到了一筆日本軟銀領投的6.8億美元的投資,其估值也順利達到43億美元。曾經大賺特賺的Dapper Labs為什么也需要錢了?原因出在新作《NBA Top Shot》拿了NBA和足球聯盟西甲(Laliga)的授權。
IP和玩法的拓展,讓Dapper Labs在過去一年里上了一個新臺階,該公司和玩家在市場上售出的“NBA高光時刻”,總價值已經達到7.8億美元。
當然,今天我們依然在用交易量、收入,這一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去評判NFT游戲這一新生事物的價值高低,似乎并不符合NFT游戲“娛樂行業革命者”的身份。
Animoca Brands創始人兼董事長蕭逸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承認,邊玩邊賺“只是NFT游戲快速吸引玩家的一個標簽”。他還將Pay to Earn中的“Pay”替換為“Play”,表示NFT游戲價值有多面,比如“Play也可以Own(擁有)和Trade(交易)”,不只是賺錢。
獲取IP授權、向Metaverse靠攏、開發更多玩法……NFT游戲的改變雖小,但的確一點點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