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NFT概念股大火,無數人的目光被它吸引。
4月22日,NFT概念股上漲,截至北京時間22:22,Takung Art Co.Ltd(TKAT.US)漲超12%,報23.15美元。其他NFT概念股方面,東方文化(OCG.US)漲超5%,WISeKey(WKEY.US)漲0.11%。
從國外到國內,NFT的熱度是水漲船高。從4月18日,“打破邊界!NFT鏈接的無限世界”私享會在上海的召開,到4月20日珠寶品牌 Cartier(卡地亞)、意大利奢侈品巨頭 Prada(普拉達)聯合宣布成立 Aura Blockchain Consortium 區塊鏈聯盟,NFT的走紅也在不斷“破圈”。其技術特性不僅可以用在加密藝術品領域,在游戲領域,與知名文娛IP聯動等方面,都有許多可以探索的前景。
在NFT頻頻上熱搜的同時,關于其疑問也越來越多。NFT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 NFT的發展在帶來新發展的同時,會帶來哪些問題?本期的添財探長將進一步深入討論。
NFT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近日,美國平面設計師比普爾(Beeple)的一幅作品,叫《每一天 :前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成為了首個在拍賣行基于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的藝術品。來自11個國家、地區的33位競標者,經過14天的網上競價,共計353次競標,最終以6025萬美元落槌,加傭金約6930萬美元成交(約4.5億人民幣),創下了數字藝術品交易的新記錄。
事實說明,NFT存在一定合理性,且合理性可歸結為激勵、版權和傳播三點。
在激勵方面,NFT作為交易平臺和交易形式,解決了一部分藝術家的吃飯問題。其優勢在于,作品創作者從平臺的抽成中抽離,交易過程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以剛剛提到的Beeple為例,他的另一個作品《Ocean Front》以600萬美金的價格被“幣圈宗師”孫宇晨孫老師拍下。有位設計師網友不禁感慨,這位國內不少設計師的啟蒙導師,萬萬沒想到以這種形式出圈了!
在版權方面,NFT具有區塊鏈優勢屬性,自帶記賬、溯源的功能。在track溯源技術的加持下,NFT的每一筆交易都公開透明,同時每一筆賬款流通都記錄在賬。作品創作者們擔憂的產權保護、所屬權轉讓問題在NFT里得到了有效解決。有人調侃道,NFT應用說不定能用在網絡發言管理上,這樣鍵盤俠們敲下的每一個字都能追蹤得到,從而找到最初散布謠言的人。
除此之外,在傳播方面,區塊鏈讓數字藝術從很小的受眾走向了大眾視野。在類似makersplace的交易網站上的作品都十分好看有趣。
如此看來,NFT擁有如此多羨煞其他交易網站的優勢,下一步是不是該劍指財務自由?
仿冒類NFT詐騙層出不窮
如硬幣的兩面性,NFT也有其無法忽視的缺點。
與傳統藝術品拍賣不同,NFT里的交易一旦形成便無法撤回。這意味買賣雙方沒有交易冷靜期。除此之外,在NFT購買的作品在商用方面受限。在交易結束之后,很多數字藝術品的作者仍持有作品版權等權利。因此,買方很難將買到的作品拿出來展覽。
Bolster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NFT的迅速崛起,詐騙的數量和范圍出現爆炸性增長。
例如,山寨平臺是常見的網絡詐騙手段,看起來與官方平臺網站很像。詐騙者會試圖獲取用戶的登錄信息或信用卡信息。Bolster在2021年3月發現,與前幾個月相比,“帶有‘rarible’、‘opensea’和‘audius’等 NFT 平臺名稱的可疑域名注冊數量增加了將近300%。”
虛假NFT平臺與山寨NFT平臺類似,區別在于沒有盜用知名品牌的名稱,而是利用NFT市場的泡沫本質。例如,虛假 NFT平臺不會盜用NFT交易平臺OpenSea的名稱,而是使用自有logo和內容來出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NFT。
在創建虛假網站和山寨網站之前,詐騙者必須先注冊域名。Bolster發現,從 2021年2月至3月,帶有“crypto”、“nft”、“market”和“trade”等詞的可疑域名數量迅速增加。截至2021年3月13日,帶有上述詞匯組合的域名數量增加了250%至300%以上。
比起NFT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造假平臺們還將美金加入了付款方式的行列。
NFT三大問題——炒作、洗錢和泡沫
由此看來,NFT存在炒作、洗錢和泡沫三個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其一,炒作問題。投資和炒作的區別在于所交易產品是否具備足夠的實際價值。NFT的交易達成主要靠作品人氣,因此作品的價值很難得到長期保障。在makersplace等拍賣平臺上,作者多次買進賣出抬高價格的現象屢見不鮮。且在NFT的加持下,世間萬物似乎皆可成為藝術品。但這些數字內容是否真的具有價值?同時這個價值又由誰來定義?
其二,洗錢問題。與炒作相伴相隨的便是洗錢。一張JPEG圖片6900萬美元、一條推特290萬美元、一段10秒的視頻660萬美元……這些在NFT的平臺上都有可能。對于純粹想購買作品且不唯利是圖的購買者而言,NFT拍賣形式過于極端,一旦買錯很難反悔。
其三,泡沫問題。從1637年荷蘭的郁金香泡沫危機到如今2021年加密數字界的數字藝術,很難預料到下一個崩盤的會是誰。但NFT里成百上千倍的估值使這場泡沫愈發具有臨近感。危機是否真的會降臨在NFT頭上值得考慮。
上期提到的燒毀班克斯原畫的組織這么評價過NFT:“藝術世界的一個新時代,藝術作品可以永遠生活在數字世界的一種方式。”但對于真正的藝術家而言,這算不算藝術過于資本化商業化?這個問題很難得到絕對的回答。不如問問大家,這期視頻是否也能稱作NFT的藝術品,如果是的話,又價值多少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