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嘉禾今天對外公布,亞洲當代藝術代表人物、被稱為“波點女王”的草間彌生的兩件作品將作為一個標的出現在該公司2021年春拍上。與此同時,本場拍賣還將與亞洲最大的NFT數字藝術平臺CryptoArt.Ai合作,對作品所有的流通記錄、展覽資料、出版圖錄、證書等鑒證資料進行加密處理,鑄造成一枚完整的NFT保存在區塊鏈上。這枚NFT將隨著本次拍賣的成交一道轉贈給競得拍品的藏家,并在之后的每次流通中進行記錄和確權。
這是全球范圍內NFT“賦能”實體藝術品的首個案例,將掀起藝術品真偽鑒定領域的革新。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實體藝術品來說,真偽的鑒定是長期困擾人們的大難題,而區塊鏈加密技術恰好彌補了傳統藝術品鑒定過程中史料文獻記錄與留存方式的不足問題,“實體藝術品+數字存證”的跨界組合,有益于藝術市場機制和生態構建。
據介紹,此次上拍的《無限的網(1959 C.1979)》《無限的網(MGPP)》是草間彌生藝術生涯中極為重要的創作。草間彌生于1958年搬到紐約之后,生活極其困苦、饑寒交迫,繪畫成為她最大的出路,也就是這個時候,她開始繪制一生持續最久的《無限的網》系列。這是草間彌生的代表作,網點也是她的符號,象征著藝術家的精神狀態,一直受到全世界收藏家們的喜愛與珍視。為完成這些無限的網,草間彌生有時會廢寢忘食連續工作40到50個小時。
《無限的網(1959 C.1979)》是1959年早期的作品。尤為難得的是,草間彌生在畫布背面簽名后,還親手寫上“田口幸子樣”的字句,打算送給她的好友田口幸子。然而因為不明的原因,草間彌生與田口幸子失聯了,于是這幅畫作一直被保存在草間彌生的工作室里,在20年之后的1979年,草間彌生再度加工完成這件作品,由草間彌生工作室制作了證書,并收錄進作品集中。
另一件創作于2014年的《無限的網(MGPP)》以紅藍兩色為主,明顯可看出草間彌生企圖以色彩的濃淡變化營造出多重時空、場域疊加的效果。將歷年創作的《無限的網》作品連接起來,可以觀察到草間彌生的作品美學發展的軌跡。
據悉,提供這兩件拍品的私人藏家,是草間彌生在亞洲最大的收藏者之一。藏家所提供的關于這兩件作品的流通軌跡、展覽數據、出版圖錄、證書合影等非常豐富而全面,這為其進行NFT賦能提供了可能性。
NFT的英文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翻譯成中文就是“非同質化代幣”。不同于普通數字藝術的地方在于,它在交易與流通環節增加了NFT技術,使得數字藝術品具備如傳統藝術品那樣的唯一性與稀缺性,具備收藏價值。然而,今天的NFT,其藝術性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為該藝術形式尚處發展的早期。
“時代在向前發展,我們無法阻止新時代的來臨。但新的嘗試需要勇氣和前瞻性,任何浪潮的出現都必將一條經歷伴隨著爭議、批判和研究的艱難之路。”上海嘉禾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于筱薇認為,NFT也是在倒逼傳統藝術市場進行反思,更好地擁抱、包容和接納新挑戰和新機遇。此次,上海嘉禾在推出“一念永恒·草間彌生《無限的網》原作及區塊鏈數字存證特場”的同時,也首次開辟了“向虛而生·區塊鏈·數字藝術專場”,精選六件來自全球的優秀數字藝術家的作品上拍,這是一次具有創新性的嘗試。
圖片來源:上海嘉禾